今天七七网小编整理了内蒙古财经大学是几本(值得其他地方朋友报考吗)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内蒙古财经大学是几本(值得其他地方朋友报考吗)
一本。内蒙古财经大学是公办一本财经类高校,学校是一所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并以
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理学、
法学、文学、工学协调发展的多科性财经大学。
不知不觉,我们国家的20多所财经字头院校,小编已经介绍了有一半了。十几所学校介绍下来,小编有一个心得,那就是各个省的地方财经院校,基本上处于统一发展水平。除了个别发达地区的财经院校实力雄厚一些外,对于考生而言最适合自己的“财经”本科高校,可能就是本身那所财经大学(学院)。
当然,小编需要再强调一遍的是,这里的财经高校,指的是校名带有“财经”二字的公办本科院校。今天,我们就顺着这样的思路,继续带着大家一起来认识位于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财经大学。
1980年代初建校,2010年代顺利实现更名
国内的地方财经院校,虽然每所院校的校史追溯时间大有不同,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真正规模化本科招生、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其他类型高校一样,基本上都始于1980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初。
具体到内蒙古财经大学同样把历史追溯到了1960年,并专门强调时名为
内蒙古财经学院。熟悉高等教育发展史的朋友都知道,那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本科院校大量涌现,但又很快更名、降格甚至消失。
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前身内蒙古财经学院就是这样,更名财经学院不久,就于1962年改建为内蒙古财贸干部进修学院,1965年改建为内蒙古财贸学校。直到1979年,才恢复本科招生,并于1980年复建内蒙古财经学院。在之后的历史阶段,主要是部分高中等高校先后并入。
不过,合并也好、硕士点获批也好,都没有让内蒙古财经学院实现“质变”。直到2012年,抓住机会实现更名内蒙古财经大学,才真正在国内财经教育界拥有了一席之地。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大家都在忙着更名,别的地方财经高校都实现更名了,如果还是学院的名称和架构,落后于人的局面就会慢慢变成事实。
如今的内蒙古财经大学,已经可以自信地对外宣布,自己已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理学、法学、工学、文学融合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财经类高校。
本科教育为主的定位,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是莫大的喜讯
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看到了本科教育为主的字样,这在很多带有“大学”字样的高校中是很少见的。见惯了动不动“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等等,这样的高大上说法,倒是内蒙古财经大学“本科教育为主”的定位让人耳目一新。
根据内蒙古财经大学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的有关总结内容,该校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升,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同时拥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 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的高校。同时,“十三五” 期间学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 82.46%以上,连续四年被评为自治区西部计划工作优秀项目办,选调生录用人数多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排名第一。
相关说法,该校的2021年度就业质量年报基本都有印证。根据这份报告,内蒙古财经大学2021届毕业生共6017人,毕业去向落实人数5237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7.04%。其中硕士研究生毕业生42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98%,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379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24%;本科毕业生488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1.20%,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4243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6.84%;专科毕业生71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1.82%,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615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6.50%。从这一数字来看,本科生占了8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绝非空言。
从生源来看,内蒙古财经大学2021届毕业生来自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内蒙古自治区生源为主,所占比例为89.96%;区外生源主要来自山西省(1.65%)、山东省(1.18%)、河南省(0.88%)等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内蒙古本地考生占据绝对优势,区外考生基本上算是点缀了。
从毕业生去向构成来看,内蒙古财经大学2021届毕业生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主(29.85%),“自由职业”(21.22%)和“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3.35%)次之。分学历层次来看,硕士研究生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68.81%);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自由职业”(24.93%)、“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24.13%)和“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5.45%);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46.13%)
从就业行业来看,报告显示内蒙古财经大学2021届毕业生主要流向了“金融业”(14.8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2.99%)及“批发和零售业”(9.40%)等财经相关行业。从不同学历层次来看,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为“金融业”(35.5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3.86%)次之;本科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为“金融业”(13.6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47%)次之;专科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为“批发和零售业”(17.0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5.99%)次之。
从大家关心的升学情况来看,内蒙古财经大学2021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中,共有11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国内升学率为2.62%;本科毕业生中,共有446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国内升学率为9.13%;专科毕业生中,共有195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国内升学率为27.43%。
应当说,该校的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与中西部财经高校平均水平相当,这也从侧面说明该校的本科教学质量还是过硬的。该校“十四五”规划给出的数据是,2015年该校的考研率只有1.8%,到了2020年已经达到了9.08%,而“十四五”的目标是2025年达到20%。
学科专业发展水平尚可,只等一个博士点?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财经大学谋划实施六大工程,其中就包括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工程:对照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 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条件要求,针对存在的短板和差距,加大经费 投入,加强建设力度,力争获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能否成功获批,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小编看来,广大
高考考生和家长对这件事没必要那么上心。因为对于多数考生来说,本科毕业后上完研究生可能都就业了。那么,内蒙古财经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工商管理、
统计学、公共管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工商管理(MBA)、金融(MF)、
会计(MPAcc)、应用统计、
税务、
国际商务、
资产评估、
审计、法律(法学)、
旅游管理(MTA)、公共管理(MPA)、电子信息等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基本能够满足有意在本校就读研究生的朋友需要。
接下来,我们解决本文最为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外地考生值得入手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专业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的认可。如果您的分数在本省上不了热门的财经专业,那么到内蒙古财经大学读一个热门财经专业,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何况,内蒙古财经大学的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应用统计学、
市场营销、
会计学、旅游管理、
财政学、法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经济学、
投资学、工商管理以及资产评估1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税收学、
人力资源管理、
贸易经济、
会展经济与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经济统计学、
英语、
审计学以及
行政管理9个专业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这些专业,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常见的热门专业,换一个天地去学习,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2024高考必看】2024高考考试范围与试卷类型(数学改为8+3+3+5,但不代表一定考新定义题)
试卷类型与试卷结构
1、黑龙江与吉林并未明确指出使用新课标二卷,但按照常理,这两个省份不可能使用新课标一卷,也不太可能使用新课标三卷。
2、安徽、山西在2023年使用了新课标二卷,但这很可能只是过渡之举,并不代表2024年会继续使用新课标二卷。
3、不确定是否会出现新课标三卷。
4、根据考考有道(原辽宁招考信息)公众号的消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待内蒙古加入新高考后)副科统一命题,2024年由辽宁命题,2025年由吉林命题,2026年由黑龙江命题,2027年由内蒙古命题,2028年开始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该消息目前没有看到对应的红头文件,但这个消息看起来还是靠谱的,并且这次适应性测试中吉林与黑龙江也确实使用了同一套卷。
试卷结构
1、新课标卷的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参考2024年的适应性测试,数学不分文理(在此特别强调,数学的试卷结构按适应性测试改,但压轴题并没有固定要考新定义题,数列和解三角形也没有说不再考大题,2021年适应性测试考过“大兴机场”,2023年适应性测试考过椭圆曲线,但高考一直没有出现这种题目,请不要被误导。当然,我没有说一定不会考这种题,只是强调一下改题型只能确定要改成8+3+3+5,至于每道大题要考什么知识点是不能确定的,适应性测试仅仅是适应性测试,不能代表高考一定不考数列或解三角形,不能代表高考一定要考以大学知识为背景的新定义题,也不能代表导数就此不再出压轴题,只能代表高考要改成8+3+3+5)
2、非第一届使用自主命题卷的,如本省无新通知,参考上次通知;若有新通知,以新通知为准。第一届使用自主命题卷的,参考2024年的适应性测试(广东、湖北、福建未公布题型分布,故2024年真题若与此表不完全一致也是有可能的)。注意,新高考不再设置选做模块,课标范围内所有的必修+选择性必修知识都需要掌握,都可以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出现。其中,
化学(3+1+2地区)的4道大题分别对应工业流程、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顺序不分先后,3+1+2地区物质结构与性质不单独命制一道大题而是穿插在各题之中),生物学的5道大题分别对应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
生物技术与工程(顺序不分先后)
考试范围
1、语文:
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下载整理好的必背篇目pdf以及真题汇总。(为了保证您能第一时间获取关于背诵篇目的相关信息,建议您加入群991635849,若PDF有更新,群内会第一时间通知,密码f5bk)
名篇名句默写的考试范围为新课标要求背诵的60篇,但注意虽然只要求这60篇,其他题目中仍然可能结合高中学过但不在60篇范围之内的古文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学过的古文进行考察(不会考察背诵,但会考察相关知识点)。整本书阅读目前没有像北京卷一样出一个小作文,但在2023年的新课标二卷中,已经出现在现代文阅读二的选项中。
问题1:是背60、背72、还是按语文书课后的学习提示背?
解答1:2023年新课标一卷考察了《报任安书》,这在语文书的2本必修和3本选择性必修中是没有的,2023年新课标二卷考察了《五代史伶官传序》,而这虽然出现了语文书中,但是并未要求背诵。由此可见,只按照学习提示背肯定不行。那么有没有必要把72全背了呢?没必要。课程标准划分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层次,必修对应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要求,选择性必修对应高考/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要求,而选修对应更高层次的要求,并不在高考要求的范围之内。
问题2:《报任安书》用哪个版本?
解答2:教育部考试院最近出版了《高考试题分析》,其中的《报任安书》并没有选用语文读本的版本,PDF已于2023年9月1日按照考试院给的版本进行更新。
问题3:为什么有的篇目(如《离骚》的“长太息以掩涕兮”那段)教材要求背但你的pdf里没有?有的篇目(如《登泰山记》)在教材里是必修,但在你的pdf中是选择性必修,是不是你搞错了?为什么网上有人的60篇里有《氓》?
解答3:没有搞错,我是按照课标整理的,请按照课标背诵。60篇里也没有《氓》。
2、数学:
如果你是2023届应届生,想复读并且你们省2024年第一次使用新课标卷,那么请阅读以下内容。如果你是2024届应届生或者虽然是2023届应届生但你们省已经使用新课标卷,那么可以直接跳过。
新增知识点:
(1)(必修第二册)平面向量投影的概念以及投影向量的意义(实际上这个知识点旧教材里也有)
(2)(必修第二册)有限样本空间的含义
(3)(必修第二册)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
(4)(必修第二册)用样本估计百分位数,及百分位数的统计含义
(5)(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空间向量投影的概念以及投影向量的意义
(6)(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用向量方法解决空间中的距离问题(实际上这个知识点旧教材里也有)
(7)(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利用全概率公式计算概率
删除知识点:
(1)(必修1)删除映射
(2)(必修2)删除三视图、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3)(必修3)删除算法
(4)(必修3)删除系统抽样
(5)(必修3)删除几何概型
(6)(必修5)删除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7)(选修2-1)删除基本逻辑联结词中的 “且” 与 “或”、 命题的四种形式
(8)(选修2-2)删除推理与证明(数学归纳法保留,但高考不作要求)
(9)(选修2-2)删除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10)(选修4-4)删除“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整本书
(11)(选修4-5)删除“不等式选讲”整本书
3、物理、化学、生物学、政治、历史、地理:
如果你是2023届应届生,想复读并且你们省2024年第一次使用新教材,注意新课标卷的考察范围是所有的必修+选择性必修那么请前往链接中查看新旧教材区别。如果你是2024届应届生或者虽然是2023届应届生但你们省已经使用新教材,那么可以直接跳过。
考试范围沿用2019版考试大纲。背诵篇目仍为64篇,数学和综合仍有选做题。
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
本文章主要介绍全国卷的情况,对这三个地方卷不太了解。
有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进入高考答疑群(群号在上面那张表格的下方)。
新高考地区有哪些省份
七七网(https://www.3975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新高考地区有哪些省份的相关内容。
新高考的省份有浙江省、北京市、山西省等。
1、浙江省:浙江省是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于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3模式。
2、北京市:北京市是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于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3模式。
3、山西省:山西省是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于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模式。
七七网以上,就是七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蒙古财经大学是几本(值得其他地方朋友报考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七七网:
www.397577.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