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上海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生专业如何 ?相关的问题,今天,七七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我们院长就是搞这个的,而且亲自上课
王天恩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54年10月
籍 贯:江西
学历与工作经历
笔名王天思,毕业于
武汉大学哲学系,师从陶德麟教授。哲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 Rutgers 大学和 GIT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研究专长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和认知科学等。目前主要致力于描述论等的研究。
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哲学概论》、《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现代系统科学》、《西方哲学史》、《现代科技发展战略》、《创新思维研究》。
科研项目
承接课题: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微观认识理论研究"和省部级课题"电脑科技若干哲学问题研究"、"量子理论认识论问题的系统研究"等多项。
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辩证唯物主义描述理论研究"和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课题"思维的基本信息形式及其运作机制的电子计算机模拟"。
科研成果
专著: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理性之翼--人类认识的哲学方式》、《微观认识论导论:一种描述论研究》、《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决定性与非决定性》、《科学发现中的模型化推理》、《科学知识是什么?》等著作。
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描述和规定》、《试论因果结构——兼评哥本哈根学派的因果观》、《微观哲学体系笔谈》,在《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发表《系统群初探》、《哲学思维论——哲学的思维科学考察》、《论市场文明》、《描述与创构》和《描述论:现代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 物质时代和精神时代》和《哲学:解释、表达和认知--兼及哲学与艺术、宗教和科学的关联》等学术论文近百篇。
上海大学教授录
王天恩(Wang Tianen),男,1954年11月生,江西省萍乡市人。199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1年10月毕业于江西家科院大专班家学系
农学专业,1991年6月毕业(硕士)与
江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外国哲学专业,1996年6月毕业(博士)于武汉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1996年6月在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Rutgers大学和GIT作访问研究。曾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现任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王天恩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哲学和认知科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科研成果“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决定性与非决定性”在1993年12月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西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试论因果结构——兼评哥本哈根学派的因果观” 在1992年12月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系统群初探”在1989年12月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主要专业论文:
(1) 王天恩:《海德格尔基本本体论形成的逻辑考察》,《江西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
(2) 王天恩:《系统群初探》,《哲学研究》1988年第9期;
(3) 王天恩:《“可能性空间”及其认识和实践意义》,《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
(4) 王天恩:《从哲学和科学的概念差异看哲学思维》,《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5) 王天恩:《试论因果结构——兼评哥本哈根学派的因果观》,《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6) 王天恩:《必然性和偶然性:一个连续系列的两个互补方面》,《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7) 王天恩:《日常概念、哲学概念和科学概念》,《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8) 王天恩:《描述论:现代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9) 王天恩:《系统状态与功能有序》,《争鸣》1993年第1期;
(10) 王天恩:《思维的起点是感觉》,《青海社会科学》,1993第3期;
(11) 王天恩:《哲学:解释、表达和认知——兼及哲学与艺术、宗教和科学的关联》,《争鸣》,1993年第6期;
(12) 王天恩:《论思维的凭借》,《思维科学通讯》,1993年第10期;
(13) 王天恩:《哲学思维论——哲学的思维科学考察》,《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2期;
(14) 王天恩:《人类社会: 物质时代和精神时代》,《江西师大学报》,1994年第4期;
(15) 王天恩:《认知的解释机制和描述的认知意义》,《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8期;
(16) 王天恩:《思维类型和思维凭借:一种发生学考察》,《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10期;
(17) 王天恩:《让理性驱走蒙昧》,《江西日报》1995年10月17日;
(18) 王天恩:《科学技术与精神文化》,《江西日报》1996年1月9日;
(19) 王天恩:《“自我中心困境”的成因和实质》,《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20) 王天恩:《微观哲学体系笔谈》,《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21) 王天恩:《科学理性的迷失——牛顿把科学归于宗教的反思》,《江西日报》1996年10月4日;
(22) 王天恩:《现代科学的多向透视》,《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23) 王天恩:《企业哲学》,《江西日报》1998年1月27日;
(24) 王天恩:《量子理论中的描述问题》,《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25) 王天恩:《思辩:哲学认识的基本方式》,《当代哲学前沿问题探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26) 王天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性质及其选择》,《陕西社院学报》1998年第4期;
(27) 王天恩:《哲学认识中的思辨和分析》,《
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28) 王天恩:《解释和描述——从微观认识的角度看》,《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9期;
(29) 王天恩:《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四题》,《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30) 王天恩:《让教育真正转向创造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31) 王天恩:《哲学认识中的整体性理解——兼及当代哲学认识论立足点的转移》,《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
(32) 王天恩:《解放创造力: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2期;
(33) 王天恩:《主客体关系的微观视野》,《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8期;
(34) 王天恩:《论市场文明》,《河北学刊》2003年第1期;
(35) 王天恩:《存在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互动结构》,《求实》2003年第3期。
(36) 王天恩:《超越人性裂谷》,《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
(37) 王天恩:《描述和规定》,《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38) 王天恩:《描述与创构——数字时代哲学走向的两点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39) 王天恩:《量子描述和超弦描述》,《
燕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40) 王天恩:《道德进步的逻辑——兼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主要著作:
(1) 王天恩:《微观认识论导论:一种描述论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
(2) 王天恩:《理性之翼——人类认识的哲学方式》,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3) 王天恩:《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决定性与非决定性》,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
(4) 王天恩(主译):《科学发现中的模型化推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月;
(5) 王天恩(主编):《科学知识是什么?》,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6月。
主讲课程:哲学概论、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现代系统科学、现代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研究、现代西方哲学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辩证唯物主义描述理论研究”,在研;
(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微观认识理论研究”,2001年2月;
(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与当代社会实践”,1996年12月;
(4) 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课题,“思维的基本信息形式及其运作机制的电子计算机模拟”,在研;
(5) 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电脑科技若干哲学问题研究”,2003年12月;
(6) 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量子理论认识论问题的系统研究”,2000年4月;
(7) 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科学知识是什么”,2003年12月;
(8)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项目:“因素决定论”,1993年6月。

上海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生专业如何 ?
本专业培养具有科技哲学理论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动态,了解科技哲学的发展线索、主要流派和研究方法,能够思考和解决科技政策及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现实问题,能够独立从事科技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及其相关管理和教学等工作。济
上海大学的科技哲学专业拥有一支精干的师资力量,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都拥有名校的博士学位;其中王天恩教授是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目前,梯队成员共承担并完成国家课题3项,在研省部级课题1项。梯队成员在国家级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3篇,《哲学研究》3篇,《自然辩证法研究》等专业杂志有几十篇。出版的著作有:《技术创新的社会建构》、《理性之翼——人类认识的哲学方式》、《科学发现中的模型化推理》(译)、《技术现象学初探》、《当代西方科学观比较研究:实在、建构和实践》、《反思知识经济》、《工程哲学》(译)等。这支队伍曾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名师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该专业在科技哲学中的描述论、建构论、文化论及创新论等领域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指导教师:王天恩教授、徐琴副教授、杨庆峰副教授、周丽昀副教授33623 037
研究方向:01.科学哲学200092
02.技术哲学33623 037
03.科学、技术与社会专
04.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彰武
05.逻辑与科学方法论院
招生人数:6共济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同济大学四平路
2.201
英语一3362 3039
3.647科技哲学业
4.874中国哲学史或875西方哲学史课
5.中国哲学史或西方哲学史(复试科目)正门
备 注:1.初试选考中国哲学史,复试西方哲学史;初试选考西方哲学史,复试中国哲学史。复试科目参考书目同初试科目。研
2.科技哲学涉及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因而欢迎理工科背景的考生报考。48号
3.科技哲学专业涉及西方科学技术哲学的外文文献,因而需要考生具有良好的外文能力。
七七网
哲学专业好吗?
哲学专业是一门非常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学科。对于那些喜欢思考、探索和理解人类存在意义的人来说,选择哲学专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首先,哲学专业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哲学课程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通过辩论和分析进行思维训练。这种能力在职业生涯中非常有用,无论是在法律、商业还是科学领域。
其次,哲学专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存在和社会现象。通过学习哲学,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人类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社会制度等重要问题。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并为我们的行为和决策提供指导。
此外,哲学专业也能够培养出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哲学要求学生研究抽象概念并进行思辨性的讨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艺术、创新和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
最后,哲学专业也为个人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学习哲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这对于个人成长和实现内心平衡非常有益。
综上所述,哲学专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培养了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等关键能力,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存在和社会现象。此外,它还为个人成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如果你对思考人生和探索思想的世界感兴趣,那么哲学专业将是一个令人充满挑战和满足的选择。
以上就是七七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七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