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7 21:25:31 | 七七网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进一步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先秦时期的儒学,而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一、古代著名的改革
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方民族融合。
3.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二、历代疆域的变迁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疆域的变化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因此了解历代疆域变迁的历史,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光辉业绩。
1.商朝
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2.秦朝
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3.唐朝
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4.元朝
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5.清朝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的中国疆或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其形成过程中,汉族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而少数民族为统一疆域的形成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历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统一疆域的形成。历代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的疆域。封建社会的后期,落后腐败导致了大块中国国土的沦丧。
1.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分为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官营手工业是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产品不在市场流通,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是民间私人经营方式,产品主要用于民间消费,产品在市场流通,受到政府的压制,但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小农经济的附属,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2.“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禁止本国人民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腐朽的专制制度。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衍生物,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具体原因。
高中生想要告别数学基础差的自己,平时除了要好好上课之外,课下的时间要多去练习做数学题,毕竟题海战术对于提高成绩有一定的帮助。做题的过程中,倘若遇到不懂或者很难的题目,自己千万不要退缩要学会迎难而上。看到难题要反复多次地去看去思考,认真地揣摩这些题要运用到的是哪些知识点理论或者是公式等。
刷题肯定能提高成绩,但要清楚刷题的目的
整个高三下学期的学习基本上以做题为主,不论是模考还是平常做试卷,大家都会陷入疯狂的做题怪圈,更有些考生迷恋“题海战术”,可是经过大量做题,有些考生成绩提升突飞猛进,有些考生成绩却不理想,这就是不同考生对待“刷题”的认识不同导致的结果。
刷题肯定能提高成绩,但是前提我们要清楚刷题的目的,刷题是查漏补缺,加强薄弱知识的学习,尤其对提分点的攻破;刷题是一边扎实基础知识一边提高做题效率;刷题更是自我学习总结,不是胡乱见题就做,拿张试卷就埋头做,因此一些考生做了不少题可依然提高不了学习成绩,所以对于高三学生刷题,我是支持的,但学生需要清楚刷题的目的,刷题的方法。
资料比较好选,可刷题并不是容易“刷”,一是因为时间有限,考生学习紧张且压力大,二是并不不一定刷题就有效果,因此我们要注重刷题方法,希望高三学生要做好这两点。
第一:查漏补缺
刷题是对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通过做题的对错我们能清楚地知道哪些知识点是优势,哪些知识点比较薄弱,然后可以通过翻阅课本、专题训练去解决。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做试卷刷题快速找到提分点,针对提分点做侧重点复习,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事半功倍,因此刷题后要对试卷进行查漏补缺,才能不浪费“刷题”效果。七七网
第二:分析、归纳、总结
每“刷”一套试卷,我们就要对试卷考查知识、题型进行分析,把错题进行整理归纳一块,并对试卷题型、错题进行总结。
归纳总结可以分为两点:一是对错题考查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找出做错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二是对试卷题型进行总结,看看与过往试题、高考题型有没有相似之处,比如我们做数学试卷时第17道题通常是三角函数或数列题型,我们就可以找出题型的解题方法及技巧,并且把类似题型归纳总结,如果会了,可以少刷相似题型,如果不会则加强突破,我们一定要明白题有千万道,可题型就那么多,要学会“巧用题型解答千万题”。
高三数学知识点有哪些高三数学知识点梳理对新知识可以联想已牢固记忆的旧知识,用类比的方法来帮助记忆。例如:高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类比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来帮助记忆;一元n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定理可以类比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定理来帮助记忆。有些数学题的解法也可以用联想的方法帮助记忆。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常考知识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进一步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先秦时期的儒学,而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史必背考点一、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常考知识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进一步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先秦时期的儒学,而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史必背考点一、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常考知识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进一步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先秦时期的儒学,而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史必背考点一、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常考知识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进一步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先秦时期的儒学,而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史必背考点一、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常考知识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进一步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先秦时期的儒学,而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史必背考点一、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常考知识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进一步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先秦时期的儒学,而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史必背考点一、
高三历史应该怎么学历史学习技巧梳理除了历史教科书,还应该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提高历史成绩。关于历史书目,高三学生可以看看《上下五千年》、《近距离看美国》、《欧洲历史十五讲》等。学好高三历史的方法1、高中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要有阶段性,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是要重视知识的广度。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于历史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多读一些历史相关的课外书籍,注重古文能力
2023-05-06 13:26:37
2023-06-28 20:04:05
2023-06-02 05:43:13
2023-06-13 20:35:47
2023-05-20 04:52:08
2023-11-14 07: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