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9 05:43:44 | 七七网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80405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需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具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生产企业、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从事金属材料 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成分一工艺及设备设计、组织和性能检验、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经营 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理解金属材料 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与性能或服役行为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接受材料制备、性能分析与 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金属材料设计、制备与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具有开展金属材料设计 和组织生产、性能优化、新材料开发等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基本知识,理解金属材料成分(组成)、微观组织结 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开展金属材料选用、生产工艺及设备选择、 新材料和新工艺设计及相关设备研制;
2.掌握金属材料制备与成型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金属材料成分结构与性能的检测与分析方 法、产品质量控制和防护措施的基本知识;
3.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必需的机械、电 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较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
4.了解金属材料及其相关材料的科技发展动态,相关前沿技术和行业需求,具有分析和解 决金属材料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5.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基础,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环境保 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知识领域: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固态相变理论、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与设备、材料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金属腐蚀原理、表面科学与工程、金属工艺、材料工程基础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材料科学基础(上)(96学时)、工程材料学(40学时)、材料的力学性能①(32学 时)、工程设备设计基础(40学时)、材料科学基础(下)(80学时)、材料现代研究方法①(64学 时)、材料的物理性能①(32学时)、材料的腐蚀与防保(32学时)、陶瓷物理化学*(32学时)、材 料热处理原理(40学时)、计算材料学(40学时)、材料热力学木(32学时)、材料的制备(32学 时)、材料的成形(32学时)。
示例二:金属材料专业导论(8学时)、金属材料导论(双语)(64学时)、材料科学基础A( 72 学时)、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48学时)、金属材料学(40学时)、热处理原理及工艺(56学时)、金 属物理性能(32学时)、材料力学性能A(40学时)、材料成形原理及工艺(80学时)、金属材料工 程基础实验( I)(24学时)、金属材料工程基础实验(Ⅱ)(24学时)。
示例三:材料科学基础(64学时)、材料性能学(48学时)、材料现代分析方法(48学时)、材 料力学(D)(64学时)、理论力学(D)(32学时)、工程力学实验(B)(32学时)、金属学与热处理 原理(64学时)、金属材料学(48学时)、金属工艺与材料工程(80学时)、材料加工与性能实验 (16学时)、热处理工艺学(32学时)、复合材料学(32学时)、材料无损检测(32学时)、功能材料 (48学时)、金属材料工程测试技术(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或专业 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金属材料学实验、热处理工艺与设备实验、材料研究方法实验、现代仪器分 析、腐蚀与控制实验、金属材料制备方法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材料热力学》、《材料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学》、《金属物理基础》、《腐蚀及防护》、《金属学》、《金属工艺学》、《材料工程基础》、《热处理工艺及设备》、《材料固态相变》、《材料分析技术》、《金相技术》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工业类企业:金属材料的设计与制造、产品研发、材料生产组织、生产技术、材料检测、失效分析、技术管理、质量管理; 科研类单位: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研究,金属材料的科研。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就业岗位:销售工程师、焊接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焊工、工艺工程师、模具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材料工程师、销售经理、技术员、热处理工程师、电焊工等。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国内对于一般的金属材料来说,加工技术基本还跟的上,而且对于工业来说主要的还是如何实现工控自动化以尽量节省能源.对特种金属材料研制,尤其在研究所所需的高级工程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仍是十分缺乏的。对于材料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在逐步由专业型向素质型转化。综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以使材料专业适应社会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在材料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提高现有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型材料正迫在眉睫,现在我国各行业对于金属材料领域的人才需求情况,仍处于供不应求,金属材料工程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金属材料工程考研院校排名:
1、上海交通大学
2、哈尔滨工业大学
3、清华大学
4、华南理工大学
5、西北工业大学
6、北京科技大学
7、华中科技大学
8、 东北大学
9、吉林大学
10、天津大学
11、同济大学
12、西安交通大学
13、大连理工大学
14、山东大学
15、郑州大学
16、太原理工大学
17、浙江大学
18、四川大学
19、兰州理工大学
2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1、武汉理工大学
22、北京工业大学
注:前五院校为A+,其他院校为A。
拓展资料
金属材料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学科,按教育部最新专业目录,金属材料覆盖了冶金、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热处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及表面等方向。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掌握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通过综合合金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质量和寿命,并开发新的材料及工艺。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属材料工程
全国金属材料专业排名:
1.上海交通大学
2.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3.北京科技大学
4.清华大学
5.哈尔滨工业大学
6.中南大学
7.浙江大学
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西北工业大学
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1.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2.大连理工大学
13.华南理工大学
14.湖南大学
15.山东大学
16.四川大学
17.同济大学
18.天津大学
19.东南大学
20. 东北大学
21.燕山大学
22.北京理工大学
23.厦门大学
24.北京化工大学
25.武汉理工大学
26.南京理工大学
27.东华大学
28.吉林大学
哈工大的焊接亚洲第一。中科院金属所就不用说了强的很。上海交大的材料学院是全国排名第一的,北科的材料也是他们学校最好的专业其中金属最强。
研究方向:
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是大幅度提高实际应用量大面广的金属材料的综合性能;
材料表面工程:以提高材料表面耐磨性、耐蚀性及赋予其某种功能或美观效果为主。
超硬材料:以金刚石材料及其铁基触媒剂为主。
先进纤维材料:以碳纤维材料的原丝及制品为主。
功能材料:以能量转换(如电-热、声-电等)材料为主。
生物医用材料:以人体缺损硬组织组织修复和替代材料为主。
上述方向充分体现了新材料发展跨学科的趋势,非常有利于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职业方向:
1、在钢铁、有色金属冶炼、金属成型工厂及粉末冶金厂等企业,从事工艺编制、工装设计,新产品研制开发、产品质量的检验与控制,以及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2、在交通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车辆、船舶等制造厂或修理厂,以及轴承、阀门、弹簧等零部件、标准件制造厂,从事金属零件的铸造、锻造、压力加工、焊接、热处理等热加工工序的工艺编制、工装设计,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零件内在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及车间、工段的现场技术服务工作; 七七网
3、在建筑、矿山、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从事该行业生产用金属材料(如罗纹钢筋、盘条、钢板等)的选用和材料质量的检验;从事相应机械设备的维修件、备用件材质的选用、改进及其质量检验;从事各相应机械设备修理的热加工工序(焊接、热处理)的工艺编制及现场技术服务;
4、在有关材料研究院、所,如冶金研究院,钢铁研究院、有色金属研究院、铸造研究所、焊接研究所等,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研究工作;在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材料系从事金属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有关院校的机械系从事金属工艺学的教学工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属材料工程
哈工大的焊接亚洲第一。中科院金属所就不用说了强的很。上海交大的材料学院是全国排名第一的,北科的材料也是他们学校最好的专业其中金属最强。
全国金属材料专业排名
上海交通大学2.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3.北京科技大学4.清华大学5.哈尔滨工业大学6.中南大学7.浙江大学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西北工业大学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12.大连理工大学13.华南理工大学14.湖南大学15.山东大学16.四川大学17.同济大学18.天津大学19.东南大学20. 东北大学
拓展资料:
院校及专业选择
(1)该院校是985还是211
(2)该专业在全国排名第几位
(3)近五年该专业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录取率
(4)近三年该校本专业指定参考书变化情况
(5)近四年该校本专业专业课真题有售与否
(6)近六年该校本专业开办考前辅导班与否
(7)近五年该校本专业硕士生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
(8)自己能否在这个专业找到一位相当的硬关系
参考资料:全国硕士统一招生考试百度百科
全国金属材料专业排名: 1.清华大学A+
2.哈尔滨工业大学 A+
3.上海交通大学A+
4.华南理工大学 A+
5.西北工业大学 A+
6.北京科技大学 A
7.华中科技大学 A
8. 东北大学 A
9.吉林大学 A
10.天津大学 A
11.同济大学 A
12.西安交通大学 A
13.大连理工大学 A
14.山东大学 A
15.郑州大学 A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_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拓展资料
材料加工工程
专业介绍: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代码:080503)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材料加工工程是将原料、原材料(有时加入各种添加剂、助剂或改性材料)转变成实用材料或制品的一种工程技术。
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具有系统的材料知识理论和熟练的实践技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了解材料化学与物理的发展前沿,有坚实的化工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科研和开发以及教学工作,并能作出创新性研究成果。
个人情况:
01本科学校:普通一本
02学习情况:绩点前15%,校级荣誉若干,科研比赛含金量不高的几个省奖
03考研情况:初试372,政治72英语二76数学二109专业课113
复试顺利上岸
04优势劣势:擅长应试英语、擅长背诵、数学一般
似乎每个大一的孩子都会说:自己对汽车的热情就像发动机的轰鸣,咆哮着激情。孰不住历史浪潮总爱把想当然的孩子拍在沙滩上,18年开始的车辆行业洗牌浪潮颠覆者车辆工程专业的“象牙塔”,出路看似很多却也很少,智能驾驶的火爆课题、亦或是勇敢开启艰辛转码之路,无论如何,过来的学长都会留你一句:选择很多,早做打算,保持乐观,踏实肯干!
回顾一下自己考研的苦逼经历了,成功上岸也算为自己莽撞的青春有了交代。自己在备考过程中踩了很多的坑,出现过很多战略性的错误,想着自己一路走来得到过很多学长学姐的帮助,可能你并不知道那个学长是谁,但人家的经验贴的确有帮助,所以谨以此篇献给还在路上的人,希望有所帮助。
我以为自己是个能坚持的人,但是考研这一年来,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坚持的不易!
一、择校与专业分析
车辆工程考研热门的学校包括同济,华南理工,合工大,武汉理工,长安大学,西南交通,吉林大学,大连理工等等。我之所以选择会选择大工的原因如下,2020年学硕的分数线325,招生人数20,专硕355招生人数85。相比较于其他院校而言,分数线不高且是985,综合考虑性价比最高。通过比较各院校2021的分数线,只能说选择真的很重要。
大连理工还是比较热门的一所学校,往年是专业课可以在材料力学和汽车理论里面二选一,今年由于改革,变成不同专业课分开录取,01考的是材料力学,03考的是汽车理论。专硕都是数二英二。02方向是车辆力学,学硕专硕都是数一英一(说白了就是让其他方向刷下来的人调剂的)。
今年专硕总共招生57人(01方向29个,03方向28个)其中01方向自划线340,03方向自划线359 。因为考03方向的人比较多把,所以线高点。导师的话是没有区分的,所有导师均可选择。明年估计01,03方向分数都不会低,但只要考到380+以上还是比较保险的
接下来按科目依次说一下心得体会
二、各科目复习经验分享
政治
我是7月份左右开始的政治,跟大部分人一样,看的肖秀荣的书,听着徐涛的课,刷着1000题度过了假期,然后我开始看了腿姐的技巧班,冲刺班。背了腿姐的背诵手册,做市面上的模拟题,后面我买了个资料,就在手机上刷选择题。
个人感觉的话,比较推荐看腿姐的课吧,技巧还是比较有用的,当然要全程跟下来并练习,背书肖四和腿姐冲刺我都背过,不论压不压中,腿姐不会让你无话可说,肖四就得看它能不能压中了。多做选择题,熟能生巧确实。背书就没什么了,最后一个月背就完了。
从9月中旬开始,购买了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和肖秀荣1000题。
马哲前四章花了两天,两章一天。马哲的第五章一天,剩余章节一天。每天看一遍手册再去做题,不明白的再去手册溯源。大约按照规划二十天看完了一遍。注意第一遍做1000题不要直接在上面写答案,我当时买书时送了一个刷题本。十月中旬,我买了腿姐的习题集叫刷题计划。
还是按照原计划,看一遍手册写1000题加刷题计划。十一月中旬,开启了第三轮复习计划,这一次把1000题和刷题计划的错题全部看了一遍,同时又看了一遍背诵手册。十二月初到考试前,将市面上所有的模拟题电子版全部打印出来,刷了一遍,期间肖四背了两遍。
感悟:刷题计划那本书可以不用买,效果不大。时间充裕的可以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做参考书,因为背诵手册只是知识点归纳总结做不到过于细致。对于风中劲草这本书,个人看法,编辑的有点杂乱,侧重点难以把握。如果时间不足,政治是不建议看视频的,这门课往往投入过大的精力却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分数。另外背诵肖四时无需逐字背诵,按照得分点背诵即可。
英语
主要是背单词,我买的5500单词,一直背到考前就对了,开始我先听了田静的语法课,可以做四六级的真题,考完四六级后,开始做英语真题,我是一天一篇阅读,然后进行,全文翻译,做的细一点。
在这个过程中还听了唐迟的课,总结方法,到了后面看了完型技巧,开始做完型,在错误率降下来的时候,可以一天两篇,都做完后应该就到9.10月份了。我开始看作文课,我看的是陈佳凝的,背范文,开始二刷阅读,看新题型,刷新题型。12月份开始练习作文,真题我好像一共刷了3遍到考前,到后期就是阅读不要忘了手感,一直反复刷,不断练习作文就可以了。
单词背诵方面,我用的是单词书背单词,我想的是如果单独拿出一天中某一段时间,如早
上8点至8点半来背诵单词的话,我应该坚持不了多久。与其拿着厚厚的书背也不如用手机拍照随时随地的背。一般是在午睡前,晚饭后,晚上睡觉前三个时间段背诵。
真题方面基础不好的同学推荐考研真相,基础较好的(已过六级)建议黄皮书。黄皮书我从2000写到2020年。每天下午按照考试时间2点到四点,除去作文其他都写,按照阅读理解,新题型,完形填空,翻译的顺序,争取在两个小时内写完。其中预留了2018年,2020年的卷子作为考前热身。作文我用的潘赟老师的九宫格写作。
感悟:在英语上面花费的时间并不算太多,最终取得78分的成绩也算满足了。作文要整理自己的模板,可以从作文书上摘抄语句拼凑在一起。单词能背多少遍背多少遍,只有认识单词才能有读懂文章的基础。
数学
数学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强化、冲刺。我是从4月份左右开始学习,前期我使用了杨超的三大计算,练习了大半个月的计算题,然后才开始听基础课,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老师,先看高数,再看线代。
我听过汤家凤的和杨超的。每听完一章我会刷对应的1800基础部分,做完再听下一章。基础部分听完后已经到了5月中旬,我是直接直接看往年的强化视频,看完后开始刷题计划,1800,880,660,139习题库,330和汤家凤强化10套卷,做完后看冲刺视频.
然后做真题,市面上的各种模拟题基本都做过,后期到了12月份,2刷真题,和继续做模拟题。并且我在刷题过程中会把错题抄下来,最后来翻得看一看。总之,数学只要刷了足够的题,最后不会考不好。视频课建议初期先看杨超的三大计算吧,后面基础课什么的谁的都可以。
所用书籍包括毛纲源《常考题型解题方法技巧归纳》,张宇闭关修炼、真题大全解,四套卷,李林880、108、六套卷、四套卷。
从7月初到8月中旬,我只看了毛纲源《常考题型解题方法技巧归纳》,每看完一章完成书后的习题并配以闭关修炼加以巩固。8月中旬至9月中旬,用了一个多月做完了880,后续又花了半个月做完了108。
此时已是10月,开始了真题练习。1988-2007,每天写两张,后面10年多按照考试时间一天一张。在十月下旬的时候便开始了数学的二轮复习,将毛纲源那本书又看了一遍,把闭关修炼,880,108的错题重写一遍。
11月下旬结束了二轮复习,此时花了三四天时间将真题错题重新做了一遍,对于没有思路的题目做出了标记。12月份就开始做模拟题了,几乎是每天都写,包括之前从未听过的狮子数学。数学的学习时间是每天早上8点至11点半,如果没有完成今日任务,下午或晚上会给数学额外加上两个小时。
感悟:很多人会选择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或者是张宇的36讲作为一轮复习用书。这两本书我都写过,复习全书每年只更换极少量的题目,如果你是二战考生并不建议继续使用此书。而36讲对于基础薄弱的人来说,阅读起来极为费劲。
毛纲源那本书优点就是全,囊括了所有的题型和方法。缺点就是校核不到位,错误的地方较多且书后习题没有解题过程。基础差的还是推荐复习全书,基础好的推荐36讲和毛纲源那本。闭关修炼这本书的题目略偏且解法怪异不做推荐。
李林老师的书解题思路很符合常规,880这本书编篡的很好,而且今年又押中了半道题。看视频的话优先推荐汤家凤,不仅学做题还可以学做人。
专业课
我没有学过材料力学,所以我在5月份左右就开始看书,想要在假期前达到期末考试水平。买了参考书(《材料力学》,主编:王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9月;《材料力学解题指导》(第二版),主编:马红艳,科学出版社,2020年7月)和辅导资料(机构的)。
在假期就是将书上的题过了一遍,开始做笔记,不断刷题,掌握技巧之后,开始做真题,多做几次。大工816还是比较套路的,题型固定,难度适中,多练习就会掌握。参考书的话是两本,官网就能看到,开始学不懂的时候可以MOOC等学习视频学习。今年有好几道题都是书上原题,所以将书上题都做会问题不大。
三、复试准备
复试流程是先英文自我介绍然后英语提问,不会超过3个问题,都是常见问题(比如家乡、学校、最喜欢的食物、兴趣爱好等)。接着是PPT自我介绍,老师展开提问,然后专业课抽题3选2回答,然后进入问答环节。提问的问题各方面都有,虚心回答就好。
专业课难度的话是随机的,有简单的有难的,课内课外都有,把书本内容好好记一记,多看看时事,大家好好准备还是没有问题的,复试排名变动不是很大,只要初试分够高,好好看看书,基本是稳了
四、寄语
养成一个规律的复习习惯很重要,每天分配给各科的时间以及所在时间段,尽量在一定时期内固定,这样一是更容易管住自己,二是让大脑适应不同时间学习不同内容,对提高效率有好处。
最后,各科的复习规划大家去咨询学长学姐也好,网上去搜规划建议也好,不同人的规划肯定不会是一模一样的(工作量、时间进度安排等方面),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开始复习时间、复习效率等),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合理的,要在复习过程中根据计划与实际执行效果及时调整规划,结合自身情况找到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来。
我觉得考研的数学和专业课非常的重要,倒不是说英语和政治不重要,而是英语和政治不容易与其他人拉开差距。就我个人而言,专业课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没有专业课的高分,我个人认为我的初试也许也不会这么顺利,在此我要再次感谢瞌睡哥以及和我一起学习车辆工程的同伴们的帮助。同时希望23届考生一定要重视数学和专业课,祝你们来年成功上岸,金榜题名。
说一点打气的话吧,既然选择了大工,就要100%努力,初试高分才是王道,复习效率第一,盲目的时间堆积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结果,系统连贯的复习才是常态,只要坚持到最后,你会发现好像也没那么难,当你渐入佳境时,会日进百倍,越来越熟练,越来越高效!
愿在来年九月份,大工的海边有你的脚印,海盐的气息萦绕鼻尖,凉意灌满心膛,躺在床上,凉风为伴,燥热的暑气也烟消云散,校园的林荫小道能有你的碎影,随风飘摇,坐在大工的教室里的第一节课扪心自问,这一切值得吗?我相信你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这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学弟学妹们要相信,只要好好努力,结果都不会太差,期待和学弟学妹们在大工相遇!加油!
复试线来看,专硕343,学硕308
考虑到长大《汽车理论》压分,这个分数算不低了,好在长大找人还不少
可以看看这篇
长安大学-车辆工程考研-专业课很难》。伴随着汽车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的深度交叉融合,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扩大,薪酬待遇大幅提升,就业率常年稳居在98%以上,毕业生供不应求。
车辆工程专业建设院校不少。依据该专业推荐人数排名,长安大学位居首位,推荐指数高达4.8,可见其实力非凡。
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考研经验分享?个人情况一、考研院校及专业选择本人考研报考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硕,最后成功上岸。关于院校及专业的选择,我本科学习的是车辆工程专业,由于我对这个专业比较感兴趣,想继续往这个方向学习,因此我考研择校的想法是选择一个车辆专业实力强劲的学校去攻读研究生。至于学硕和专硕,如果是打算毕业之后找工作两者基本没什么区别,如果打算读博学硕可能方便点。我当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到底好不好啊……希望同济车辆工程的学长能来回答一下分数线说明问题师资:一堆牛人但是要看你是不是足够牛到能接触到他们。现在还有很多老师是从外面买比如吉大湖大等等有钱呗。教学:大12和其他学院一样都是大通识课比如数学物理机械设计等等,大三汽车内部细分专业后就有牛人了。但是学不学看个人哪个大学都这样研究质量:软件上不是第一。至少清华比我们强吉大也不落后。硬件上我不吹
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在今年车辆工程专业的排名中,上榜的十强院校与去年一致,且前七名的排序与去年并无二致。荣登榜首的是获得A+的清华大学,实至名归;浙江大学紧随其后夺得第二名;季军的得主是理工类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清华大学同时获得A+学科的哈工大,今年排名第8,较去年录取难度上升一名。其余进入十强的选手依次为: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
车辆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2022车辆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2022:1、清华大学2、哈尔滨工业大学3、上海交通大学4、华中科技大学5、北京理工大学6、天津大学7、大连理工大学8、浙江大学9、西安交通大学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堂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全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并
大连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考研经验分享?个人情况:01本科学校:普通一本02学习情况:绩点前15%,校级荣誉若干,科研比赛含金量不高的几个省奖03考研情况:初试372,政治72英语二76数学二109专业课113复试顺利上岸04优势劣势:擅长应试英语、擅长背诵、数学一般似乎每个大一的孩子都会说:自己对汽车的热情就像发动机的轰鸣,咆哮着激情。孰不住历史浪潮总爱把想
车辆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车辆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清北、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哈工大等。拓展资料:车辆工程专业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机械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车辆工程专业正式出现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方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汽车设计、制造、试验等方面
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车辆工程专业是工科领域中的重要专业之一,它是汽车制造和维护的核心学科。车辆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汽车设计、汽车制造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材料科学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具备汽车设计、制造、维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国内,车辆工程专业的大学排名较高的有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这些高校在车辆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
车辆工程专业的各高校排名如何?车辆工程专业全国排名1、吉林大学2、清华大学3、北京理工大学4、湖南大学5、同济大学6、西南交通大学7、武汉理工大学8、华南理工大学9、浙江大学10、哈尔滨工业大学11、重庆大学12、湖北汽车工业学院13、福州大学14、长安大学15、西华大学16、中国农业大学17、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一汽
2023-06-29 11:23:49
2023-04-04 16:48:05
2023-09-19 19:43:37
2023-10-02 04:39:03
2023-06-26 04:14:03
2023-04-28 04: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