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5 02:12:58 | 七七网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 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唯一一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经过69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中西医并重,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科类院校。,一、基本情况,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新校区位于沣河之畔的西咸新区,总占地面积 796675.3平方米。现有各类在校生近1.5万名,设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和儿科学院、妇幼保健学院等2个医教协同共建单位,4所直属附属医院、3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二、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50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110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13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00余名、兼职博士生导师43名、博士后导师8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黑龙江、浙江、辽宁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医大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国家青年岐黄学者8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3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教师59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49人,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个人)23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支计划”等省级人才21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5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三、人才培养,近 7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开拓海外,为国家培育了10余万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现开设27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医、理、工、文、管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中药学、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汉语国际教育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截至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554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388人,本科生13078人,留学生80人。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2个,建有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2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四、科学研究,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打造一流学科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拥有 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陕西省临床研究中心与分中心、2个陕西省重点研究室、13个陕西省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陕西省免疫炎症相关疾病中医药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中医诊疗技术装备研发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带一路”中医药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级“双导师制”科技创新创业中心、陕西省中药产业研究院、陕西省中医药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中心、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中医药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咸阳市中药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研究院、整合医学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行业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700余项,获国家科级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3项。学校主办的《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药》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陕西省优秀期刊。,五、医疗服务,学校有 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医院医院占地156亩,开放床位2200张,是西北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产业、文化为一体的国家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也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是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基地、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脑病临床研究中心、陕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地。第二附属医院医院占地350亩,开放床位2000张,是西北地区首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有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项目28个,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别)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3个、重点学科2个,陕西省中医药重点专科9个、重点学科2个,咸阳市重点专科9个。2019年获批陕西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与转诊中心和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和附属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两院拥有床位共3100余张,医院医教研实力雄厚,是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培养基地。,六、科技产业,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产学研优势,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大健康产业,先后与咸阳市、渭南市、杨凌示范区、铜川市、宝鸡市、商洛市、旬邑、子洲、佳县、柞水、镇巴、洛南等二十余市县建立了政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步长制药等著名医药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作为技术总依托单位承担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对全省 108个县市区的中药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了中药资源的家底,为我省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决策依据;指导建立了20多个以“秦药”为特色的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助力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学校研发、下属制药厂生产的固肠止泻丸、咽炎清丸、金砂五淋丸、消炎退热合剂、天麻眩晕宁合剂、通脉口服液、益视口服液等系列中成药畅销全国,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七、对外交流,学校是我国最早开展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进行中医药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有教育部 “中国政府奖学金”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先后同美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为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000多名中医药人才。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投身“一带一路”中医药传播事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国家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陕西)”“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日内瓦)”,在俄罗斯、瑞士、罗马尼亚、赞比亚成立了中医药医疗中心,设立了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英国工作站,进一步拓宽我校对外交流渠道,提升了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八、校园文化,学校秉承 “精诚仁朴”校训,坚持“文化铸校”战略,积极传承延安精神、弘扬邵小利英烈风范、发挥国医大师楷模作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等独具特色、润物无声的文化育人模式。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以传承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为抓手,加大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对内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建成“四微十三端”新媒体矩阵格局,新媒体传播力、影响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名、全省高校前列。学校社会实践服务队多次获评陕西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多次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及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单位”。
2017年12月25日,中国校友会团队发布了2017-2018陕西省大学排名,从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出,陕西省大学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是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二的是西北工业大学,排名第三的是长安大学。以下是陕西省大学排名2017-2018具体榜单,供大家参考:
来源:中国教育网
西安交通大学(211+985)
西北工业大学
长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位于拥有着十三朝古都历史的陕西省西安市,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西安交通大学部分学科评估结果如下:
一、评估
1,A+类学科:电气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核科学与技术;
2,A类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
4,一共获得了5个A+学科、7个A学科、3个A-学科,而整个A类学科的数量也就达到了15个。比较明显的是西安交大最厉害的5个顶尖学科,几乎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工科专业,并且还有这样的特点:国家需要、地位重要;
二、学校简介
1,西安交通大学,简称“西安交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陕西省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九校联盟(C9);
3,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长单位、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三所开设少年班高校之一;
4,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建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1956年交通大学主体内迁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
5,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2000年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第一名:应用化学;第二名:工业设计;第三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第四名:化学工程与工艺;第五名:轻化工程
1、应用化学
本专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重点学科、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具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2、工业设计
本专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西北地区同类专业中开设最早。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技术和设计美学素养,具有产品设计分析、用户研究及项目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设计公司从事用户分析、整体策划和产品开发设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设计人才。
3、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
本专业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陕西省教学团队、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化学工程与工艺 七七网
本专业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环境优良。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学基础、化工技术等专业知识,在精细化工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同时能在能源化工、材料、机械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运行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5、轻化工程
本专业依托学科属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国家级特色和省级名牌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
设有10多家企业奖学金,国际学术交流频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综合实力在国内名列前茅,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排名全国前三。
以上就是陕西大学各专业评估排名 西安交大第五轮a类学科排名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七七网。西安交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西安交通大学的王牌专业排名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工智能、工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等。第1名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钱学森班本硕博):投档线为654分。第2名为人工智能(新工科卓越计划):投档线为649分。第3名为工科试验班(智能电气专业预选,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投档线为648分。第4名为工科试验班(智能技术与自动化
第五轮学科评估软件工程排名一、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如下:1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 10335 浙江大学3 91002 国防科技大学4 10001 北京大学5 10003 清华大学6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7 10284 南京大学8 10486 武汉大学9 10056 天津大学 A-
西安交大第五轮a类学科排名西安交通大学位于拥有着十三朝古都历史的陕西省西安市,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西安交通大学部分学科评估结果如下:一、评估1,A+类学科:电气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核科学与技术;2,A类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3,A-类学科:电子科学与
第五轮学科评估a类数量排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为前三,A类学科数量都在40个以上,参评学科的A类率也是极高的。1、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各所高校都在努力的提升教学实力,以此来增加竞争力,从而吸收更多优质生源。各所高校的发展也取得了令所有人瞩目的成绩,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大学生数量明显增加了很多,以往大学生都是“香饽饽”一样的存在,而现在的大学生更像是路边的“大白菜”。2
第五轮学科评估a+排名第五轮学科评估a+排名为:北京大学31门A+学科、清华大学22门A+学科、浙江大学19门A+学科。第一名:北京大学31门A+学科。北京大学作为我国最顶尖的高校之一,其教学实力自然是非常强劲的,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仅顶尖的A+学科,北京大学就拥有31门,可见其教学底蕴的深不可测,31门A+学科在数量上也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就算是清华大学也稍显不如。第
第五轮a类学科排名一览表关于第五轮a类学科排名一览表如下: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中国史、世界史、工商管理学科均获评A+清华大学:教育学成绩突出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荣获A+南开大学:化学、数学、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旅游管理学科成绩突出浙江大学:绝大多数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步明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A+南京大学:一大批学科在全
第五轮学科评估软件工程排名一、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如下:1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 10335 浙江大学3 91002 国防科技大学4 10001 北京大学5 10003 清华大学6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7 10284 南京大学8 10486 武汉大学9 10056 天津大学 A-
吉林大学有哪些王牌专业?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二、机械工程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
2023-06-29 11:23:49
2023-04-18 12:31:46
2023-04-18 12:29:25
2023-08-30 20:26:03
2023-08-09 00:31:58
2023-09-15 23: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