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元素化合物复习要点

2023-05-24 19:32:48 | 七七网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三语文阅读有什么答题套路的,技巧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七七网

高三语文阅读怎么答题

一、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具体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相信自己,决不轻易留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原则。

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此时不可用笔答题,否则违反考纪。你可以一边深呼吸,一边看试卷,但切记不可看作文题,以免影响答题情绪。

三、开考铃声响后允许答题。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心态: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题,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匆忙做题,做了也白做”。2、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徒然浪费时间,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我攻不下,别人也攻不下,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四、时间安排策略

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ⅰ卷35分钟左右,最多不要超过40分钟;11—20题50分钟左右,作文原则上保证60分钟。

高中语文阅读有什么答题套路

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XX比喻XX,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文中画线句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

(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

人+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高考语文阅读的答题模板

不同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结构上):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文章的结构:

(一)问题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通常以某种现象或话题开篇,该现象或话题可能涉及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接着,针对此现象或话题展开分析讨论,找出其存在或产生的根源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议论型: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得出结论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作者列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用所掌握的论据对此观点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三)立论型:提出观点——表示赞同——论证观点驳论型:提出观点——发表异议——驳斥观点——建立观点——论证观点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提出一种时下比较流行的观点或者现象,接着作者阐述自己对此现象或者观点的看法。在阐述自己看法的同时,作者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赞成或反对。如果作者持赞成态度,就直接对它加以论证;如果持反对态度的话,则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充分论据证明。

(四)因果型:结果∕现象——原因∕成因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大多以一种现象或者一种结果开篇,然后进一步探讨导致这种现象或结果的原因或成因。
文章的结构特点: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 元素化合物复习要点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一直是重点内容,但是与元素化合物相关的知识种类较多,数量更为庞杂。小编整理了《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 元素化合物复习要点》,供大家参考!

一、研读考试说明,重视教材

1.研读高考:《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根本依据,也是复习的方向。只有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及其题型示例,才能知道高考考什么,如何考,考到什么程度。要对其中“了解”、“理解”、“综合应用”各种层次的要求做到清楚、明白。对理解和综合应用的内容要下工夫,挖掘知识规律和信息,探究知识的生长点和可能的命题点。

2.重视教材: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回归教材。任何复习资料都代替不了教材,尤其是元素化合物方面学生容易产生的疑点、模糊点和盲点。如高考中涉及的均为主干知识,散落在教材各处。做题时,就有可能因某一个知识点的不清楚而造成严重失分。总之,只有抓住了高考说明和教材,才能既抓住主干知识,又能够全面覆盖。

二、构建网络,融会贯通

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零碎、分散,如何将此部分系统构建呢?具体可采用“点—线—面—体”的四步复习模式。以具体物质为点落到实处,以物质类别、氧化还原、离子反应原理为线理清思路,以不同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间的相互反应关系为面织成网络,最后与基本概念、理论、实验、计算等融合构成化学学科体系。

三、与理论、计算、实验、基本概念和化学用语有机结合

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讲授新课时限于知识水平,有些内容在当时是不能要求的或者是不能深刻理解的。如:

1.如何运用化学平衡理论去认识氯气与水的反应?为何用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它和工业上制备漂白粉有何关联?

2.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和二氧化硫混合使用可否会使漂白效果增强?

3.二氧化锰只能氧化一定浓度的盐酸,怎样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去选择制氯气的药品?

4.纯铁抗氧化能力相当强,混有杂质的铁易生锈;

5.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前面的金属制备主要需用电解的方法等。

小编推荐:如何才能提高高中化学复习质量

四、重视知识与化工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在组织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内容时,应尽可能与生产、生活、环境、自然、能源等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提高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知识不仅仅是用于考试的,而是有实际意义的,进而培养出学生学以致用的化学素养。

以上《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 元素化合物复习要点》由黑边网小编发布,想知道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黑边网。

与“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元素化合物复习要点”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如何进行政治复习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如何进行政治复习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三语文阅读有什么答题套路的,技巧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语文阅读怎么答题一、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具体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相信自己,决不轻易留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原则。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此

2023-05-24 21:02:31
高三数学考试答题技巧及时间分配 元素化合物复习要点
高三数学考试答题技巧及时间分配 元素化合物复习要点

高三数学考试答题技巧及时间分配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关心,高三的数学考试有什么答题技巧的,考试时间应该怎样分配,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的数学有什么答题技巧1调整好状态,控制好自我。(1)保持清醒。数学的考试时间在下午,建议同学们中午最好休息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其间尽量放松自己,从心理上暗示自己:只有静心休息才能确保考试时清醒。(2)按时到位。今年的答题卡不再单独发放,要求

2023-05-24 02:09:12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及建议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及建议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及建议新学期开始,高三学生将迎来化学的第一轮复习。由于高一高二阶段学习的化学学基础知识比较零散,所以高三化学综合学习阶段感觉更加吃力。高考能否取得成功,与第一轮复习密切相关。以下是黑边网小编整理的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及建议,供高三同学们借鉴。一、重视化学第一轮复习高考前的复习大致分为三轮复习计划,其实,考前对高三化学知识梳理、总结及知识网的构建是由高三化学第一轮完成的,

2023-05-24 17:39:56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物理逆袭的学习方法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物理逆袭的学习方法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三语文阅读有什么答题套路的,技巧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语文阅读怎么答题一、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具体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相信自己,决不轻易留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原则。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此

2023-05-23 18:37:23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三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三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三语文阅读有什么答题套路的,技巧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语文阅读怎么答题一、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具体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相信自己,决不轻易留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原则。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此

2023-05-25 08:55:14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语文需要补课吗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语文需要补课吗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三语文阅读有什么答题套路的,技巧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语文阅读怎么答题一、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具体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相信自己,决不轻易留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原则。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此

2023-05-25 10:05:41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用什么资料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用什么资料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用什么资料?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按时间大致为:9月—3月初,这个时期为基础能力过关时期。第一轮复习十分重要,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明年高考的成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一轮复习的伊始,高中生物快速提分技巧盘点:高考生物最易错易混淆的考点汇总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三语文阅读有什么答题套路的,技巧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语文

2023-05-23 08:21:49
2022年高三还能复读吗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2022年高三还能复读吗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2022年高三还能复读吗注意事项有哪些能复读。一直到现在,国家也没有出台关于2022年高考复读的政策,这种情况,基本就是高考改革不影响高考复读的。2022年高三是可以复读的新高考实行后,考试的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是有变化的,一般情况下,新高考中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对于大多复读考生来说也不太友好。比如,原来的理科生复读后选考了“物化生”,但相比于以前理综组合可以覆盖到所有层次的理科生,现在“物化生

2023-05-23 13: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