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8 21:36:41 | 七七网
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的知识点。
阅读课文
通过阅读课文,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
自读课文需泛读或跳读,一目十行,提高阅读速度,这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项目之一。
勾画标记
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还可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之后向老师同学请教。
1.善用工具书
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工具书运用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语句,不妨查一查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2.善于提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既要独立钻研,又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会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3.写的练习
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比如有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所以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有积极:(次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消极:(主要)使中国日益封闭,脱离了世界发展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
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保护;同时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同时也是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社会:广大人民渴望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
理论:法家思想为其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儒家思想为其长期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
地理: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国土辽阔,需要统一的强有力政权进行管理
2、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政治: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相应动力
经济:明清统治者仍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文化:科举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的强化,禁锢了思想和创新
对外: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七七网
3、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前提条件: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内部根源: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终究难以抵挡机器大生产强有力的进攻
客观因素:中国近代工业及近代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联系,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4、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原因
从世界潮流看: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流,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为斗争形式,以实现近代化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显然违背了这一潮流
从运动自身看:
经济:农民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小生产者,不是新的阶级力量,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思想: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理论
政治: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和社会制度
组织: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
5、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经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源)
政治: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
阶级: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即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思想: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纲领
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组织:缺少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也没有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由对抗转为缓和的原因
中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应对苏联的威胁;为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美国: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守势
根本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7、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必要性:
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社会根源:西方人渴望获得黄金,掀起了疯狂的“寻金热”
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
可能性:
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政治);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宗教);文艺复兴的兴起(思想)
客观条件:地理知识的进步,造船技术的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内部);中国的指南针传播到西方并应用于航海(外部)
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先秦1、西周的兴衰。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先秦1、西周的兴衰。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
高三语文复习技巧高三语文复习技巧之一:注重落实课内的相关内容如2011年古文中第25题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3分)这道出得非常好,既结合了高中课内的篇目又落实了古文考试的整体性的理解要求。从对此题的评价来看也非常高,所以明年高考中是否会有相关考课内的内容,也是值得我们考生关注的。2009年上海卷也考过现代文第⒓题本文与《故都的秋》都写了南北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哪些知识比较常考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有积极:(次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消极:(主要)使中国日益封闭,脱离了世界发展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历史必背知识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哪些知识比较常考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有积极:(次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消极:(主要)使中国日益封闭,脱离了世界发展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历史必背知识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先秦1、西周的兴衰。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先秦1、西周的兴衰。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哪些知识比较常考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有积极:(次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消极:(主要)使中国日益封闭,脱离了世界发展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历史必背知识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2023-05-06 13:26:37
2023-05-05 07:53:34
2024-02-18 15:52:53
2023-03-26 03:16:08
2024-01-14 00:58:10
2024-02-28 07: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