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7 08:01:10 | 七七网
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嫉妒/忌讳投奔/奔波行辈/行将就木
B.拜谒/摇曳悱恻/绯红窈窕/挑灯夜战
C.滥觞/国殇睥睨/媲美宁愿/宁缺毋滥
D.应届/应答铁箍/沽酒佣金/蜂拥而上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三下五除二”“打小算盘”等词语就与珠算休戚相关,珠算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中国文化和行为准则中去。然而时过境迁,珠算被日渐冷落。前几年,珠算甚至还被清除出小学的数学课程,这从某个方面也反映出珠算的式微。因此,我们对珠算的研究和传承不能裹足不前,而应与时俱进。
A.休戚相关B.时过境迁C.式微D.裹足不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专家们认为,高校应当编写通识类教材,聘请校外高水平教授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并考虑采取设置研究小组为中心进行授课。
B.在英国巨石阵景区游客中心里,游客可以通过看电影来“穿越时空”,体验和探索巨石阵建造的奥秘和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C.国内不少城市将“宜居”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但大多数城市却只是把“宜居”简单理解为“绿化”,而对此缺少人文思考。
D.昨天,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主体圈梁合龙,这标志着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进入全面设备的安装。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使本诗语言的张力达到特别的高度,以至可以存在多种理解。
②诗歌要求表现心灵的理想境界,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比喻和象征。
③通过比喻和象征,诗歌语言获得更大张力,本来难以言传的心的幻想得以再现和传达。
④中国古代诗歌是运用象征和比喻的典范,如李商隐的《锦瑟》。
⑤诗人美好的想象、敏锐的情感会以象征、比喻的形式在鲜明的语言形象中具体化、生动化。
⑥它韵味悠长,可打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们的心,从而获得超越时空的魅力。
A.②③⑤④①⑥B.④①⑥②⑤③C.④⑥①②⑤③D.②④⑤⑥①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9题。
夏统,字仲御,会稽永兴人也。幼孤贫,养亲以孝闻,睦于兄弟,雅善谈论。宗族劝之仕,谓之曰:“卿清亮质直,可作郡纲纪,与府朝接,自当显至,如何甘辛苦于山林,毕性命于海滨也?”统悖然作色曰:“诸君待我乃至此乎!使统属太平之时,当与元恺①评议出处;遇浊代,念与屈生同污共泥;若污隆之间,自当耦耕沮溺②,岂有辱身曲意于郡府之间乎!”言者大惭。统自此遂不与宗族相见。
后其母病笃,乃诣洛市药。会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士女骈填,车服烛路。统时在船中曝所市药,诸贵人车乘来者如云,统并不之顾。太尉贾充怪而问之,统初不应,重问,乃徐答曰:“会稽夏仲御也。”又问:“卿居海滨,颇能随水戏乎?”答曰:“可。”统乃操柂正橹,折旋中流,飞鹢首,掇兽尾,奋长梢而船直逝者三焉。于是风波振骇,云雾杳冥,俄而白鱼跳入船者有八九。观者皆悚遽,充心尤异之,乃更就船与语,其应如响,欲使之仕,即俯而不答。充又谓曰:“昔尧亦歌,舜亦歌。卿颇能作卿土地间曲乎?”统曰:“先公惟寓稽山,朝会万国,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泽云布,圣化犹存,百姓感咏,遂作《慕歌》。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其父堕江,娥仰天哀号,中流悲叹,投水而死,国人哀其孝义,为歌《河女》之章。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众人佥曰:“善。”统于是以足叩船,引声喉啭,清激慷慨,大风应至,含水漱天,云雨响集,雷电昼冥,沙尘烟起。众人皆恐,止之乃已。诸人顾相谓曰:“若不游洛水,安见是人!听《慕歌》之声,便仿佛见大禹之容。闻《河女》之音,不觉涕泪交流。聆《小海》之唱,谓子胥、屈平立吾左右矣。”充欲耀以文武卤簿③,觊其来观,遂命建朱旗,举幡校,分羽骑为队,军伍肃然。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
(选自《晋书·隐逸传·夏统》,有删改)
注:①元恺:“八元八恺”的省称。传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高阳氏有才子八人,称为八恺。后以元恺泛指辅佐帝王之大臣及贤人才子。②沮溺:指长沮和桀溺,春秋时的两位隐士。《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③中国古代王公大臣出外时的仪仗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是(3分)
A.睦于兄弟,雅善谈论雅:文雅
B.士女骈填,车服烛路烛:照亮
C.奋长梢而船直逝者三焉奋:奋力
D.耀以文武卤簿,觊其来观觊:贪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3分)
A.幼孤贫,养亲以孝闻B.诸君待我乃至此乎
统于是以足叩船后其母病笃,乃诣洛市药
C.念与屈生同污共泥D.太尉贾充怪而问之
统自此遂不与宗族相见崩殂而葬
7.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3分)
A.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
B.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
C.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
D.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3分)
A.与夏统同族的人认为他是一个清廉、正直的人,如果可以在郡府为官,和官府权贵结交,一定会很显贵。
B.夏统认为自己处在一个世事混浊的时代,因此应该像春秋时的长沮和桀溺一样避世隐居,不能出来做官。
C.夏统应太尉贾充的要求,展示了驾船在水面自如往来的本领,此时风大浪高,云雾缭绕,观者无不惊心。
D.夏统选唱了《慕歌》《河女》《小海》三首歌曲,歌声清越激昂,这也表现了他对忠孝等高洁情操的追求。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如何甘辛苦于山林,毕性命于海滨也!(3分)
②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4分)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能表现夏统“木人石心”的两个具体事件。(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有紫气,识宝之人挖地四余丈,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2)有版本将首联的“嗟”字作“闻”字,你认为好不好。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志士仁人,,。((《论语》十则))
(2)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王羲之《兰亭集序》))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4),,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三、本大题3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5小题。
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
彭林
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西文化归结为“礼”“法”二字。钱穆赞扬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后,钱穆又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说清礼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礼者,理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以礼为尽人皆有的四个善端之一,无礼者谓之非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
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礼是人生第一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政府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议,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盲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
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从周公制礼作乐起,民本主义迅速崛起,天意与民意几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识抬头,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好。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惟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范”。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辉煌。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05版,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我们只要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就可解决中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B.人生第一要义就是礼,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要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需要。
C.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方风俗各异,但国家能保持统一的趋势,其深层原因是在礼的层面上彼此认同。
D.要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首先就必须要对东西方文化有一个清醒而深入的认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E.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性本恶,人的灵魂只有上帝能拯救,人类要按照天意与民意管好自己的灵魂。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因此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自信。
B.诸侯争霸的春秋乱世,证明了孔子关于“礼”的那一套理论在当时根本行不通。
C.因为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所以中国在总体上维持了文明的高水平。
D.独具特色的中华礼仪影响深远,对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4.为什么作者认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4分)
15.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打破传统道德底线的事件,如“小悦悦”事件等,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该加强传统礼学的教育,让人们知礼明礼。请依据文意,谈谈你对这种呼吁的理解。(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l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小狐狸买手套
[日]新美南吉
寒冷的冬天从北方来到了狐狸母子居住的森林。
一天早上,小狐狸刚要出洞去,突然“啊”地喊了一声,两只手捂住眼睛。狐狸妈妈先是一惊,然后笑着告诉小狐狸那是雪。小狐狸开心地跑了出去。它跑着跳着,溅起的雪粉映出一道小小的彩虹。
过了一会儿,小狐狸回到洞中,说:“妈妈,手冷,手发麻了!”狐狸妈妈一边往小狐狸两只冻得发紫的手上呵气,一边用自己暖和的手,轻轻握着小狐狸的手,说:“马上就会暖和起来。妈妈给暖暖,很快就会暖和的。”
狐狸妈妈心里想:可爱的小宝宝,要是手上生了个冻疮就可怜了。等天黑以后,去镇上给小宝宝买双合适的毛线手套吧。
夜幕降临了,狐狸母子俩从洞里走出来。小狐狸钻在妈妈的肚子下面,一边走着,一边眨着滴溜圆的眼睛,好奇地看看这,看看那。
不久,前方出现了一点亮光。小狐狸看到后,就说:“妈妈,星星掉到那儿了,是吧?”
“那不是星星。”狐狸妈妈说着,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
尽管小狐狸在妈妈的肚下催促,可狐狸妈妈回忆起以前的经历怎么也不敢往前走了。它想啊想啊,怎么也想不出一个买手套的好办法。
“宝宝,伸出一只手来。”狐狸妈妈握住小狐狸伸出的那只手,不大工夫,那只手变成了可爱的小孩手了。小狐狸把那只手伸开,握住,又掐,又嗅。
“真奇怪啊,妈妈,这是什么呀?”
“这是小孩手,宝宝。去了镇上有很多人家。首先要找挂着黑色大礼帽招牌的人家,找到后,咚咚地敲敲门,然后说‘晚上好’。人就会从里面把门打开个缝,你从门缝里把这只手,哦,就是这只小孩手伸进去,说:‘请卖给我一副合适的手套。’明白了吗?可不能把另一只手伸进去啊。”狐狸妈妈耐心地教导着小狐狸。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狐狸不解地反问道。
“因为人要是知道你是狐狸的话,不但不卖给手套,还要抓住往笼子里关呢!人哪,真是可怕的东西啊!”
狐狸妈妈一再叮嘱着,把带来的两个白铜钱,塞进小狐狸的那只小孩手里。
小狐狸在映着雪光的原野上,摇摇摆摆地朝着镇上的灯光走去。
镇上,家家户户都已经关了门,只有柔和的灯光,透过高高的窗户,映在街道的积雪上。
小狐狸终于找到了帽子店。小狐狸按照妈妈教的,咚咚咚敲了敲门,问道:“晚上好。”里面响起咯噔咯噔的声音。然后,门嘎吱一声开了一寸左右的缝。一道灯光穿过门缝,长长地映在街道的白雪上。
小狐狸的眼睛让灯光一晃,一下子慌了起来,把不该伸进去的手从门缝里伸了进去,说:“请卖给我一双合适的手套吧。”
帽子店的人看到这只手,不由得“哎呀”了一声。他想:这是狐狸手呀,狐狸买手套一定是拿树叶来买了。于是,他说:“请先交钱。”
小狐狸握着两个白铜钱,老实地交给了帽子店的人。那人用食指弹弹,然后互相敲敲,发出叮叮好听的声音。然后从柜子里取出小孩用的毛线手套,放到小狐狸的手里。小狐狸说了声“谢谢”,离开了帽子店。它顺着来的路一边走,一边想,妈妈说人是可怕的东西,可今天的事却并没感到人有什么可怕。
当它正要从一个窗户下走过时,忽然听到人的声音。啊,这是多么慈祥,多么好听的声音呀!
“睡吧,睡吧,
躺在妈妈的怀里,
睡吧,睡吧,
枕在妈妈的胳膊上……”
小狐狸想,这声音肯定是小孩妈妈的声音。因为每当小狐狸困了想睡觉时,狐狸妈妈也是用这种慈祥的声音,摇着它睡着的。
接着,是小孩的声音:“妈妈,这么冷的晚上森林里的小狐狸冷不冷?”
又是小孩妈妈的声音:“森林里的小狐狸啊,听着狐狸妈妈的歌儿,在洞里就要睡着了。好宝宝快睡吧,看看宝宝和狐狸哪个睡得快。一定是宝宝睡得快!”
小狐狸听到这儿,忽然想起妈妈来了。它飞快地朝着妈妈等候的地方跑去。
(选自作者同名小说,有删改)
1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17.文中划线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5分)
18.狐狸妈妈对小狐狸一再叮嘱,有必要吗?请联系文本和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1题。
百岁徐中玉:大学不能“失语”
楼乘震
“如果允许单独招生,我的意思是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科目就不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1978年,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在就职宣言中如此说道。
也是在那一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邀请时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的徐中玉编写《大学语文》。书的序言中写道:“大学开设语文课,意义重大。马克思曾经说过,掌握一种语言,就等于掌握一项武器。试问,连祖国语文这一基本武器都不能掌握,如何能正确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完善地表达科研成果?”
30多年过去,中小学校园里,诵读英语的远比捧读语文课本的多得多。就在最近,中国人民大学也将大学汉语改成选修课。当年那辈懂得语文之用的大家们多已作古,只有徐中玉先生是难得的长寿之人,身板依然硬朗挺直,国字脸,剑眉,硬挺挺的短发,脸上的每一根线条都像刀刻上去的,站在天地之间,与其说是文人不如说更像军人。老人家对现在语文的衰落,只喃喃一句:“大学不能‘失语’。”
徐中玉年少时,家里困难。因为师范科不用学费,吃饭也不用花钱,他便考取了无锡省立中学师范科,毕业后先得去小学当两年教师,才能接着考大学。十七八岁的徐中玉,做了两年“孩子王”,然后考上了位于青岛的国立山东大学国文系。美好的大学生活因为日军侵华,被搅得支离破碎,学业却在受难的日子里毫不松懈,一口气读到了硕士。抗战胜利后,徐中玉回到山东大学任教。由于公开支持学生的“反内战”运动,被国民党青岛警备司令指为“奸匪”,密令将他解聘。1947年,他来到上海,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
在上海学界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中,徐中玉的“硬朗”是出了名的。
1955年“肃反”运动中,施蛰存先生被批斗,徐中玉仗义执言,当众为其辩护。1957年,徐中玉被划为“右派”,赶出中文系,发配到图书馆整理卡片。老友劝他不要一味硬顶,但他却抱着宁折不弯的决心,说:“我横竖横了(上海方言,死也这样,活也这样)。”批判会上,每当有不合事实、乱戴帽子吓人的发言时,他都据理争辩,甚至反唇相讥,以致后来被定为“极右分子”。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悔改”。一次批孔大会中,他忍不住站出来称赞孔子是大学问家、大思想家,绝非民族罪人,结果他被当作“孔老二的孝子贤孙”又遭批斗。
他的大部分文章,无论是古代文学研究,还是当代文艺理论研究,都贯穿着忧患意识。凡是他觉得于国于民于党有利的话,从腐败之风到文化失落、教育困境、道德沦丧,该讲的他都讲了。在和他共事半生的钱谷融先生眼里,“中玉兄不但热心公益,勇于任事,而且敢作敢为,只要义之所在,他都挺身而出,绝不瞻前顾后、首鼠两端。”他的学生、著名文艺理论家毛时安感慨道:“倘若有什么词汇能概括先生形象特征的话,在我看来,最准确的莫过于‘风骨’二字。”
粉碎“四人帮”后,已年过六旬的徐中玉出任华东师大中文系主任,把中文系办得红红火火。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便是推广《大学语文》课及教材。
1952年,大学教育照搬苏联模式,语文被取消,从此中断了20多年。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教授联合徐中玉发出倡议,恢复大学语文课程。随后,山东大学、杭州大学等一批学校陆续恢复了这门课程。
1981年,《大学语文》教材问世,至今已出第十版,印数累计3000多万册。编撰教材之外,由徐中玉担任主编、会长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这些努力,奠定了数十年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蓬勃发展的基础。说起往事,徐先生也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有人曾问徐中玉:“现在一些大学的语文课程日趋边缘化,母语教育正在受到伤害。您如何看待这种现状?”徐中玉回答:“大学生应有一专之长,但通才教育需要他们尽可能具有较为广博的学识,高远的视野,具有人文精神与素质。对于以上方面,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都是无法替代的,它的价值无法用一时的物质回报来衡量。可以说,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一辈子有用,只能进一步加强,力求做得更好,绝不可忽视、削弱。”
(选自《环球人物》2013年第32期,有删改)
19.文章开头引用苏步青校长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20.为什么说徐中玉老人“站在天地之间,与其说是文人不如说更像军人”?(5分)
21.作者写徐中玉老人,有什么意图?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网站。下面是它的徽标,公司通过形象的徽标可以让消费者记住公司主体和品牌文化。请写出该徽标的构成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5个字。
23.阅读下面一则报道,按要求完成题目。
“经济普查,从标哥查起。”12月24日夜,南京,在临时搭建的数米高的露天红帐内,陈光标站在一沓沓百元人民币堆出的“钱桌”旁,指着身后、左、右的三面“钱墙”说:“我就是要用这种夸张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并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红帐、红色百元大钞、黄色聚光灯,加上陈光标的浓眉、红色领带,一眼望去,就是典型的陈光标风格,依旧浓墨重彩,依旧“景”不惊人死不休。
他说,这就是陈光标的“演播室”,16吨的百元人民币用一辆东风大卡车运来后,20个人“搭建”了5个小时才完工。
2014年1月1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将全面启动。“摸清家底惠百业,经济普查靠大家;经济普查知根知底,科学发展有理有据”,陈光标说,这样的陈氏号召宣传方法,更容易引起老百姓关注,也节省了宣传经济普查的报纸版面,节约纸张也算是环保。
但无论陈光标自称的初衷如何,“标哥”式的手法拿出来,随之而至的质疑声也会不绝于耳,比如,作秀、夸张和炫富。从2010到2013年,每年陈光标都会摆出“钱墙”来撑“慈善捐款”的场面,之前是“钱堆”、“钱墙”,现在是用钱搭建出的演播室。听到作秀和夸张两个词,他先是哈哈大笑,然后就欣然承认:自己做得“过”一点,才能唤起更多人对公益慈善的注意。而提起炫富一说,陈光标看了看手里的一沓钱表示:“希望更多人跟我一起炫富,因为我的钱来得阳光。希望标哥晒钱的作用,能引领更多企业家一起晒钱,在五年一次经济普查时拿出来晒一晒,看看有没有生虫、发霉的。”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含标点)。(2分)
(2)根据文意,概括陈氏宣传法的特点及其好处。(4分)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节奏”一词原本用在表现音乐中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在作为网络热词,更用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潮涨潮落,春华秋实,大自然有自己的节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个人的生活也有自己的节奏;甚至一个人的成长,一个行业的发展,一种制度的演变,一个国家的进步等,也往往都有自己的节奏。
请以“自己的节奏”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题号考点分值答案说明
1字音识记3Ají/jì,bèn/bēn,hánɡ/xínɡ。B.yè,fěi/fēi,tiǎo;C.shānɡ,pì,nìnɡ;D.yīnɡ/yìnɡ,ɡū,yònɡ/yōnɡ。
2词语使用3A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不合此处语境。B.时过境迁:指时间过去了,境况也随之改变了。C.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D.裹足不前:多指因有所顾虑而徘徊犹豫,不敢前行。
3语病辨析3CA.句式杂糅,应改成“考虑以设置研究小组为中心的形式授课”或者“考虑采取设置研究小组的形式进行授课”;B.搭配不当,应改为“体验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探索巨石阵建造的奥秘”;D.语序不当及成分残缺,应改为“世界最大天文望远镜的建造全面进入设备的安装阶段”。
4语言连贯3A本段选自马奔腾著《禅境与诗境》,论述诗歌通过比喻和象征达到表现纤细幽微情感这一中心。第②句提出论述的中心,③⑤解释,④①⑥举《锦瑟》诗来证明。
5文言实词3BA.雅:非常。C.奋:举起。D.觊:希望。缘:沿着。
6文言虚词3C/DA.以:因为,介词/用,介词。B.乃:竟然,副词/就,副词,表示时间的紧相衔接。C.与:和,跟,介词。D.而:就,连词,表顺承。
7文言断句3A(略)
8内容理解3B夏统不出来做官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污隆之间”(污浊混乱与昌隆兴盛之间)的时代,而不是污浊的时代。
12信息筛选5CDA.“只要……就……”条件关系错误,原文是“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B.这一观点是中国人的看法,而并非所有人的看法;其次“其它动物则不需要”偷换概念,原文是“其它动物则不能”。E.事实混乱,“按照天意与民意管好自己的灵魂”并不是西方文化的思想,而是中国文化的。
13内容归纳3DA.因果关系不成立。B.春秋乱世有很多原因,不能证明理论的不可行。C.是因为中国人从小到大“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所以“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9.【翻译与理解】(10分)
(1)①为什么要把在山林中经受艰苦困厄当作是幸福的,在钱塘江边终此一生呢?
[3分。“如何”1分,“甘”和“毕”用作动词1分,大意1分。]
②伍子胥劝谏吴王,谏言并不被采用,(最终)被杀,(尸体)被抛入钱塘江,吴国的人痛惜他的忠烈,为此创作了《小海唱》。
[4分。“见”1分,“为作”1分,“不纳用”“投海”两被动句1分,大意1分。]
(2)①族人劝夏统做官,他非常生气,并从此不与族人往来。
②洛阳的达官显贵们出游时气派非凡,但夏统却看也不看。
③贾充刻意向夏统炫耀自己依仗队伍的气派,并让衣着艳丽的妓女围绕着夏统的船,但夏统也视若无睹。
[3分。一点2分,两点3分,必须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夏统,字仲御,是会稽永兴人。幼年丧父,家里贫穷,侍奉母亲,因孝而著称,与兄弟关系也很和睦,很擅长说话。同族的人劝他出去做官,对他说:“您清廉、高洁、质朴、正直,可以在郡里为官,如果和官府多接近,自然就会很显贵,为什么要把在山林中经受艰苦困厄当作是幸福的,在钱塘江边终此一生呢?”夏统听了后勃然大怒,说:“你们各位竟然像这样对待我吗!假如让我处于太平盛世,我应当与元凯共评议同出入;如果遇到混浊的时代,我一定想着和屈原一样自沉江河;如果处于污浊混乱和昌隆兴盛之间,则自当像长沮和桀溺一样归隐田园,哪能在朝廷官府间使自己受辱委屈求生呢?”劝说他的人非常惭愧。夏统从此后就不再和本族的人见面。
后来夏统的母亲病重了,他就到洛阳去买药。正好碰上三月上巳这天,洛阳王公以下的人都一起出游到浮桥上,男女并驾齐驱挤满了道路,华丽的车子、服饰照亮了大路。当时夏统正在船上晒他买回的药,许多达官贵人的车骑来来往往如云彩一般,夏统却不看他们。太尉贾充觉得奇怪,就问他是什么人。夏统一开始并不回答。贾充又问了一遍,他才慢慢地回答说:“我是会稽人夏仲御。”贾充又问他“您在江边居住,很识水性,能撑船搏浪吧?”夏统回答说:“可以。”夏统于是操舵正橹,在江中盘旋,船头高高地飞起,调整船尾,奋力撑一下长梢,船就直往前三次。在这个时候风大浪高,云遮雾绕,一会儿功夫就有八九条白鱼跳入船仓。观看的人都感到恐惧,贾充的心里尤其觉得奇怪,就又靠近他的船和他说话,夏统的回答像回声一样。贾充想让他出来做官,夏统则低着头不说话。贾充又对他说:“过去尧也唱歌,舜也唱歌,您能唱你们当地的民歌吗?”夏统回答说:“先祖大禹寓居于会稽山,在这里接见各部落首领,教化僻远的小国,最终在这里去世并葬在此处。大禹的恩泽广泛地散布开来,圣明的教化还依旧存在,百姓感叹赞颂,于是创作了《慕歌》。又有孝女曹娥,刚刚满十四岁,他的父亲堕江而死,她仰天痛哭,在江中流悲伤地叹息,最终投江自尽,百姓们为她的孝义而哀痛,为她唱出了《河女》的歌曲。伍子胥劝谏吴王,谏言并不被采用,(最终)被杀,(尸体)被抛入钱塘江,吴国的人痛惜他的忠烈,为此创作了《小海唱》。我今天想唱这三首。”众人都说:“好!”夏统于是用脚敲着船板打拍子,引吭高歌,声音清越高昂,大风应声而起,卷起海水喷向天空,电闪雷鸣,光影交加,雷雨大作,岸上沙尘烟雾般地涌起。众人都很恐慌,阻止夏统,夏统才停止唱歌。众人都相视而言:“如果不来洛水边游玩,怎么能够见到这样的人!听他唱《慕歌》,便仿佛见大禹的容颜。听他唱《河女》,不觉涕泪横流。听他唱《小海》,可以说子胥、屈原就站在我左右啊。”贾充想炫耀自己带来的文武仪仗队,希望夏统前来观看,就下令竖起朱红大旗,高举各种仪仗,将骑兵排列成行,队伍肃然待立。不一会儿,军鼓号角响声大作,胡笳长鸣,车马涌动,在大道上纵横驰骋,又派歌伎舞女穿着艳丽的服装,点缀着耀眼的首饰,绕着夏统的船三周。夏统还是像原来一样正襟危坐,好像是什么也没有听见。贾充等散去后说:“这个吴地的小子是木头人石头心啊。”夏统回到会稽,最后竟不知去到哪里。
10.【古诗赏析】(7分)
(1)颔联寓情于景(1分)。诗人卧病在床,只能想象送别的情景:河桥景色,一如平常,唯有那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似无穷尽(1分)。友人远去,江边垂柳依依含情,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不能相送的遗憾和依依惜别之情(1分)。
(2)不好。一个“嗟”字,直抒胸臆,直贯篇末,饱含了复杂而强烈的感情。(1分)一写与知己离别的怅惘惜别之情。(1分)二为故人不得志而抒感伤之情。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写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1分)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1分)“闻”字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参考鉴赏】
这首诗情真意切,朴实自然,较之宋之问的某些应制诗,算是别具一格的了。诗的前四句通俗晓畅,选词用字,不事雕饰,抒发感慨,委婉深沉。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当时,作者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那更是惆怅倍增。“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正如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有的本子误作“闻”字,则肤浅刻露,索然无味了。
别离固已难堪,如能举杯饯行,面诉衷曲,亦可稍慰离怀;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河桥不相送”一语平平道来,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曲折起伏,波澜叠出。第四句别开生面,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友人去远了,送行者亦已纷纷离开,河桥景色,一如平常,唯有那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似无穷尽,历时既久而难以逝去。这一笔表明作者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使“送别”二字有了着落,与第三句对照起来看,又是一层波澜。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这也体现了初期律诗创作中比较舒展自由的特色。
后四句接连用典。此诗用典,熨贴工稳,不伤晦涩,仍保持了全诗自然朴素的风格。第三联用的是孙楚和屈平的典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而眼下面临的却是一种逆境,此番由洛阳流贬吉州,正好取道两湖,浪迹潇湘,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抚今思昔,能不感慨系之!“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既暗点友人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结尾仍用典。《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作者在此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进一步丰富了上联的寓意;但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么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宋之问在律诗的定型上有过重要贡献,但其创作并未完全摆脱六朝绮靡诗风的影响。这首诗音韵和谐,对仗匀称,而又朴素自然,不尚雕琢,可以说是宋之问律诗中的佳作之一,代表了作者在这一诗体上所取得的成就。
11.【名句名篇默写】(6分)
(1)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4)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6分。每空1分。任选三句作答,多答的按前三句计分。凡多、错、漏字,该空均不给分。]
14.【筛选信息】(4分)
①中国人按照礼来生活的,通过礼自别于禽兽;②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
③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④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
[4分。每点1分。]
15.【理解分析】(4分)
①广东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道德水平不尽如人意,这说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如道德等就会提上议事日程。
②许多人呼吁应该加强传统礼学的教育,让人们知礼明礼,这说明只有通过礼的教育,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上,礼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可操作的层面,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4分。每点两分。其中恰当引用文中观点1分,结合题干中材料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16.【分析综合】(4分)
①小狐狸在雪地里玩耍冻紫了手;②狐狸妈妈带小狐狸去镇上买手套;③帽子店的人知道了是小狐狸依然把手套卖给它;④小狐狸听到一对母子的对话后飞快地跑向妈妈。
[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鉴赏评价】(5分)
用了反复的手法。(1分)划线句子描写了小孩妈妈动听的声音,表现了小孩妈妈的慈祥和对孩子的爱;(1分)也侧面描写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深深的爱。(1分)同时为下文小狐狸忘记了要找妈妈做铺垫;(1分)让整篇童话笼罩上了一层爱与温暖的氛围。(1分)
[5分。意思对即可。]
18.【文意探究】(6分)
示例一:有必要(1分)。狐狸妈妈“以前的经历”告诉她人类是可怕的(1分),人类社会现实中也确实存在许多缺少大爱之心的行为(1分),家长们也会教育孩子要善于保护自己,尤其在陌生人面前(1分),一再的叮嘱体现了狐狸妈妈竭力想保护小狐狸(1分),充分体现出一种最纯粹的母爱(1分)。
示例二:没必要(1分)。虽然狐狸妈妈与人类之间曾经有一些可怕的经历,但并不需要因此怀疑人类的善良和博爱(1分),小狐狸买手套时虽然伸错了手,但帽子店主人就像对待一个孩子一样对待小狐狸(1分),说明人类的善良和大爱才是最美好的,甚至是可以跨跃族类的(1分)。人狐异类,但在这篇优美的童话故事中却能相互理解与包容,给人以特殊的感动和强大的力量(1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一再告诉小孩子现实是多么可怕,孩子就会害怕现实,不容易看不到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不利于孩子认识社会,融入社会(1分)。
[6分。观点,1分;只有观点,没有分析,不得分。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原因,2分;结合现实生活体验,揭示小说的深层意蕴,3分。]
19.【理解分析】(4分)
引用苏步青校长的话,是用一位著名学者的观点来表明语文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1分),引出后文徐中玉老人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大力倡导(1分),印证了徐中玉老人在大学语文教育方面的正确思想(1分),吸引读者(1分)。
20.【分析综合】(5分)
首先,这句话是对徐中玉老人外形特征的一个总结,老人虽然已是百岁高龄,但依旧挺拔刚正,就像是一位军人。其次,老人一生成就非凡,在大学语文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足以让他顶天立地。最后,老人一生历经苦难,但他不畏强权,正直敢言,充分体现也他正直坚强、不卑不亢的风骨。
[5分。写一点两分,两点4分,3点5分。意思对即可。]
21.【文意探究】(6分)
①文章真实地再现了一位有风骨,有远见卓识,对大学语文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②赞颂了徐中玉老人的风骨和谦逊,表达了作者对徐中玉老人的无比敬意。③针对现实社会中人们对语文教育的漠视,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和担忧,更呼吁人们重视母语教育。
[6分。每点两分,意思对即可。]
22.【图文转换】(6分)
示例:百度徽标由“百度”的汉字、拼音及熊掌(或“足迹”)图案构成。“百度”源自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熊掌”暗示猎人搜寻熊(或“足迹”代表搜索信息的踪迹);象征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著追求。
[6分。徽标的构成2分,“百度”一词的出处1分,“熊掌”或“足迹”的暗示意1分,徽标的象征义2分。超出字数3字以上扣1分。]
23.【压缩】(6分)
(1)示例一:陈光标高调晒财产助推经济大普查
示例二:陈光标16吨人民币搭“演播室”
[2分。人物及事件1分,宣传的特点(如“16吨人民币”“高调”)1分。超出字数扣1分。]
(2)特点:大量的金钱作为背景,现场浓彩重墨;言语高调自信;作秀、夸张、炫富。
好处:更易引起百姓关注;环保节约;更易达成推动普查或宣传慈善的目的。
[4分。“特点”“好处”各2分,答对1点得1分。]
2022年高考即将到来,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复习中,为了帮助考生掌握高考英语高频词组,新高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高频词组汇总,让大家高三英语词汇复习更轻松,供考生参考。
access to 接近;进入
abandon oneself to sth. 完全屈从于(某种感情或冲动)
have a (the )ability to do sth. ( have the ability in doing sth.)有能力做某事
to the best of one's ability 尽力
be about to do when… 正准备做某事突然…
above all 首先,最重要; in all 总计 after all 毕竟; 终究
at home and abroad 在国内外 go abroad 出国
in sb.'s absence 不在时 in the absence of (人)不在时 be absent from 缺席
be absorbed in 全神贯注于
by accident 偶然 by chance by mistake 由于错误
be delayed through an accident 由于事故而耽误
be accompanied by 附有;伴随
according to (后面不接view,opinion…); in my opinion
collect accounts收账; open an account 开账户; keep accounts 记账 ; account for说明; give a full account of 做一个完整的说明; on account of=because of 因为
accuse sb. of… 控告某人; charge sb. with sth. 起诉某人; Blame sb. for sth. 责备某人
be accustomed to sth.( to doing sth.)=be used to sth.(to doing sth.)习惯于干某事
have some acquaintance with 熟悉;熟知
be addicted to sth.( doing sth. ) 嗜好…的;上了…瘾的
in addtion/ in addtion to 此外
deliver an address to 向。。发表演讲 giving a closing address 致闭幕词 an address of welcome 欢迎词
admit to sth.( doing sth.) 承认
in advance=beforehand 提前
be of great (no ) advantage to 对…大大有利(毫无裨益) gain(have) an advantage over优于;胜过; take advantage of sb. 利用某人;欺骗某人
put an advertisement 登广告
come (run) across (偶然)碰到 ; get sth. across 使人理解;领会
be afraid of 害怕;担心 be afraid to do 不敢做某事
be after 寻求;追求
be against one's proposal 反对(意见 go against nature违背自然stand against the wall 靠墙而立
at the age of 在…岁时; be under age 未成年
agree with sb.( what 从句 ); agree with the climate/饮食 对气候等的适应
agree to +advice/suggestion/ idea/proposal … agree on (upon) …就。。达成一致意见
ahead of ( time) 在…前面 go ahead 继续;前进
aid sb. in sth./aid sb. with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in aid of 支持 ;give sb. first aid对某人实施急救
aim at 瞄准
on the air(用无线电、电视)播送 in the air 在空中; by air 乘飞机; put on (give oneself) airs 摆架子
all along 一直;始终 all over the country(world)遍及全国(世界) all alone 单独;独自地 all but 几乎;差一点
allow sb. to do sth. 允许某人做某事 allow doing sth. 允许做某事
let alone 更不用说 There is not enough room for us,let alone six dogs.
get along (on) with 在…方面有进展 take along with 随身携带
not only…but also
be anxious about ( for) 为…担心 be anxious to do 渴望(急于)做某事
apologize to sb. for sth./ make an apology to sb. for sth 因某事向某人道歉
in earance 外貌上 make one's earance 登台 by/from all earances 显然
ly…to… 将。。应用于 ly for 申请 ly to 适应于 ly oneself to 专心致志于 ; ly to sb. for sth. 向某人申请某物
oint sb. to a post 派某人任某职; oint a time for the meeting 约定开会时间
roach to 接近 make an roach to 对…进行探讨
rove of 赞同
argue with/against sb. about/on sth. 与某人辩论某事;argue sb. into doing 说服某人做某事
arm in arm 肩并肩 hand in hand 手拉手 ; shoulder to shoulder 肩并肩 take sth. in one's arms抱 be armed to the teeth 全副武装
arrange for 安排;准备 arrange with sb. about sth. 与某人商定某事
make an arrangement( arrangements) for… 做好准备;安排
as a whole 作为总体 on the whole 总体上
as…as one can 尽力;尽可能
as to/with regard to 至于;说到
be ashamed at sth. 为某事感到羞愧be ashamed for 为某人感到羞愧
ask for sth. 请求 ask sb. for sth. 向某人索取某物 ask sb. to do sth. 要求某人做某事
every aspect of=all the aspects of 各个方面
assist sb. with sth./assist sb. in doing sth./assist sb. to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associate..with… 把…和。。联系起来 ; in association with … 与…联手
be astonished( surprised) at (the news) 对。。感到惊奇
at the latest 最迟
e attached to 附属于…;依恋; attach sth. to… 把。。贴上 把。。系在…上
attempt/try to do sth.(make an attempt to do sth.) 企图做…;attempt at sth. 试图获得
attend on/to sb. 照看/护理某人; attend to 关心;照料七七网
attract/capture/catch/draw/get one's attention 吸引某人注意
hold one's attention on 将注意力集中于 devote one's attention to 专心于
turn one's attention to 将注意力转向 pay attention to 注意
one's attitude towards… 某人的态度对。
on (the ) average按平均; above( below) average 平均以上(下)
be aware of 意识到,觉察
back and forth 来回地(屋内)
at the back of sb./at sb.'s back 支持某人;at the back of 在…后
lie on one's back 朝天躺着
go from bad to worse 每况愈下
go bad(wrong/hungry) 变腐
keep(lose) balance 保持(失去)平衡 ;
be in the balance 悬而未决
ban( prohibit) sb.from doing sth. 禁止某人做某事
be under a ban被禁止
base sth. on/upon sth. 以…为基础; be based on 基于;on…basis=on the basis of 以…为根据; 在…基础上
battle against 向…开战; battle with 与…搏斗; battle for为…而战
because of + 名词(代词、 what 从句)
make the bed 整理床铺;in bed/on the bed 在床上
beg sb. to do sth.恳求某人干某事; beg for sth. 请求得到 beg sth. of sb.恳求某人某事
begin with 从…开始
四川绵阳中学2015高三下学期期末联语文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嫉妒/忌讳投奔/奔波行辈/行将就木B.拜谒/摇曳悱恻/绯红窈窕/挑灯夜战C.滥觞/国殇睥睨/媲美宁愿/宁缺毋滥D.应届/应答铁箍/沽酒佣金/蜂拥而上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三下五除二”“打小算盘”等词语就与珠算休
四川绵阳中学2015高三下学期期末联语文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嫉妒/忌讳投奔/奔波行辈/行将就木B.拜谒/摇曳悱恻/绯红窈窕/挑灯夜战C.滥觞/国殇睥睨/媲美宁愿/宁缺毋滥D.应届/应答铁箍/沽酒佣金/蜂拥而上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三下五除二”“打小算盘”等词语就与珠算休
2022高三英语高频词组汇和精选短语汇总2022年高考即将到来,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复习中,为了帮助考生掌握高考英语高频词组,新高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高频词组汇总,让大家高三英语词汇复习更轻松,供考生参考。accessto接近;进入abandononeselftosth.完全屈从于(某种感情或冲动)havea(the)abilitytodosth.(havetheabilityindoi
四川绵阳中学2015高三下学期期末联语文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嫉妒/忌讳投奔/奔波行辈/行将就木B.拜谒/摇曳悱恻/绯红窈窕/挑灯夜战C.滥觞/国殇睥睨/媲美宁愿/宁缺毋滥D.应届/应答铁箍/沽酒佣金/蜂拥而上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三下五除二”“打小算盘”等词语就与珠算休
四川绵阳中学2015高三下学期期末联语文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嫉妒/忌讳投奔/奔波行辈/行将就木B.拜谒/摇曳悱恻/绯红窈窕/挑灯夜战C.滥觞/国殇睥睨/媲美宁愿/宁缺毋滥D.应届/应答铁箍/沽酒佣金/蜂拥而上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三下五除二”“打小算盘”等词语就与珠算休
2022高三英语高频词组汇和精选短语汇总2022年高考即将到来,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复习中,为了帮助考生掌握高考英语高频词组,新高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高频词组汇总,让大家高三英语词汇复习更轻松,供考生参考。accessto接近;进入abandononeselftosth.完全屈从于(某种感情或冲动)havea(the)abilitytodosth.(havetheabilityindoi
2022高三英语高频词组汇和精选短语汇总2022年高考即将到来,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复习中,为了帮助考生掌握高考英语高频词组,新高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高频词组汇总,让大家高三英语词汇复习更轻松,供考生参考。accessto接近;进入abandononeselftosth.完全屈从于(某种感情或冲动)havea(the)abilitytodosth.(havetheabilityindoi
2022高三英语高频词组汇和精选短语汇总2022年高考即将到来,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复习中,为了帮助考生掌握高考英语高频词组,新高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高频词组汇总,让大家高三英语词汇复习更轻松,供考生参考。accessto接近;进入abandononeselftosth.完全屈从于(某种感情或冲动)havea(the)abilitytodosth.(havetheabilityindoi
2023-05-06 13:26:37
2023-06-06 12:40:44
2023-05-28 00:04:18
2023-06-02 05:43:13
2023-06-13 20:35:47
2023-07-18 10: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