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志愿 > 正文

能填多少个志愿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2023-03-23 02:06:21 | 七七网

2023北京专科提前批可以报几个学校 能填多少个志愿

根据北京高考历年志愿填报情况看。北京高考专科提前批分艺术类和普通类,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不能兼报。艺术类分美术类和非美术类,美术类设置10个平行志愿,非美术类设置2个顺序志愿;普通类设置2个顺序志愿。具体内容大家密切关注北京官网的通知。

七七网

北京高考专科提前批志愿设置

专科招生设置专科提前批、专科普通批2个批次,并按顺序依次录取。

(1)专科提前批分艺术类和普通类,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不能兼报。

艺术类分美术类和非美术类,美术类设置10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1个志愿专业;非美术类设置2个顺序志愿,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6个志愿专业。

普通类设置2个顺序志愿,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6个志愿专业。

(2)专科普通批设置20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1个志愿专业。

小编提示:大家在知道自己高考成绩后可以访问《七七高考志愿》,进入七七高考志愿网站,了解查询自己的成绩在全国能上的大学以及更多高考内容。

高考提前批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很多考生和家长都会主观的认为提前批院校都是比较好的学校,最起码应该是比二本学校要好的学校,可是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偏颇的。确实有大部分提前批院校比普通二本学校要好,但是也有不少提前批不如一般二本好。

提前批里面的军校等学校是不错,但是个别师范类或是其他学校确实不出名,只不过因为国家招生政策的便利安排在了提前招生之列,所以提前被录取不一定是好事,莫不如走一个好二本大学的心仪专业。

一般提前批报考都是需要条件的,只有符合院校招生要求才可能录取,所以报考时不符合条件就不要浪费志愿名额填报了。很多提前批院校都需要提前参加考试或者面试、体检,有的可能还不能兼报,所以同学们要提前了解信息。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有这么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选项——服从调剂。喜欢者称其为考生被录取增加了一次机会,讨厌者则总感觉其会让考生与心仪的专业擦身而过。七七网小编为大家支招,教大家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服从调剂以免退档

在平行志愿下,考生最担心的问题恐怕是退档了。如何防止退档?第一高考网提醒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填报志愿时最好服从调剂。因为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不少院校都明确表示,已出档考生填报志愿服从调剂的,将不退档。

考生填报志愿时服从调剂的,会尽量录取,如果觉得十分优秀的考生,也会增加计划尽量保证提档后不退档或少退档。

而从考生志愿看,考生专业志愿过偏,以及填报“专业不服从”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部分高校在考生专业安排上存在一定难度。个别考生则会出现由于专业志愿不合理被高校退档,需参加第二志愿组投档或者参加征集志愿。

不服从专业调剂成为被顺利录取的绊脚石

专家和媒体一再提醒考生慎重对待志愿表中的“服从专业调剂”,但仍然有很多考生对此置若罔闻,以为自己对某些专业的“情有独钟”殊不知自己的固执很可能成为被顺利录取的绊脚石。

每年高考录取过程中,笔者在搜集退档案例时,发现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而在正常录取中被退档的案例十分普遍,其中不乏很多高分考生。虽然志愿填报期间,很多专家和媒体一再提醒考生慎重对待志愿表中的“服从专业调剂”,但仍然有很多考生对此置若罔闻,以为自己对某些专业的“情有独钟”一定能感动招生录取老师,殊不知自己的“固执”很可能成为被顺利录取的绊脚石。

按理说,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下,考生只要对院校合理定位并按梯度原则排序,被投进志愿高校不是难事。但平行志愿在降低考生填报志愿难度的同时,也有潜在的风险。平行志愿实行“分数优先,一轮投档”模式,即同一批次内,一旦考生的档案被投进某所院校,无论因何种原因被退档,都不能再检索他的后续志愿了。因此,一旦被调档高校退档,其落榜的风险就增大,尤其是未填报后续批次志愿的考生。

在这里想提醒考生的是,面对“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时,一定要慎重。如果自己的确对学校非常满意,服从调剂也无妨,进校后还有转专业的机会。而且,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院校的专业不一定都了解,即使被调剂的专业,说不定进校学习一段时间,了解了专业之后,也不愿意再换专业了。但若考生确实对某些专业比较心仪,有“非读不可”的想法,则可适当降低院校的层次,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

与“能填多少个志愿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相关推荐
高考能填多少个志愿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高考能填多少个志愿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高考能填多少个志愿2023高考可以写几个学校大多数省份都是只能填写5个志愿的,就是考生们在填学校的时候,会有用英文字母的从a-e的五个学校,而且每个批次都是可以填写5个志愿的,不但能够填写五个学校,每个学校还能够选择6个专业,但是通常学生们会填写6个专业,还有一个专业会选择服从调剂。2023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一般高考志愿每个批次的院校可以填6-8个平行志愿。另外每个学校后面都有六个专业可选,

2023-03-27 15:29:00
2023江西高考能填多少个志愿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2023江西高考能填多少个志愿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2023江西高考能填多少个志愿可以报几个大学和专业根据江西高考历年的志愿填报情况看,江西普通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高职专科批均设置16个平行志愿,每个院校志愿后面均设6个专业志愿,考生一定要精准自己的定位。具体内容大家要密切关注官方的通知。江西高考志愿填报能报几个大学和专业第一批本科(包括教育部直属院校、“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双一流”建设高校等):本批次设16个一本院校平行志愿。

2023-04-03 23:30:16
2023贵州高考能填多少个志愿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2023贵州高考能填多少个志愿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2023贵州高考能填多少个志愿可以报几个大学和专业根据贵州高考历年的志愿填报情况看,贵州高考志愿本科一批可以填报8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本科二批可以填报8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专科可以填8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具体内容大家要密切关注贵州官方发布的消息。贵州高考志愿填报能报几个大学和专业1、贵州高考本科提前批:设置3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

2023-04-01 16:45:36
2023高考志愿填报能填几个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2023高考志愿填报能填几个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2023高考志愿填报能填几个怎么填新高考可填志愿个数为112、96、80个。传统高考填报志愿一般可以填报四个或六个目标院校。不同省市高考填报志愿数量不同,一般只有四个或六个两种情况。高考志愿可以填多少个高考一共能报6个平行志愿,可以报6个学校,每个学校专业可报6个。平行志愿有三个“一”,一个是同一批次,一个是一个投档时间段内,再一个是可以填几个并列的院校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志愿并列、位

2023-04-04 07:49:59
2023新高考可以填多少志愿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2023新高考可以填多少志愿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2023新高考可以填多少志愿要注意什么2023不同新高考地区填报高考志愿的数量不同,如:福建、江苏:最多可填40个志愿;广东、湖北、湖南:最多可填45个志愿;下面小编整理了新高考地区不同省份的志愿填报数量汇总供考生参考。2023新高考地区能填多少个志愿以普通类本科批为例:新高考地区(14个省市):1)福建、江苏:新高考最多可填40个志愿;2)广东、湖北、湖南:最多可填45个志愿;以上5个省份

2023-03-27 19:41:19
高考志愿填报是否服从调剂的影响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高考志愿填报是否服从调剂的影响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高考志愿填报是否服从调剂的影响要注意什么考生如果选择服从调剂,在填报志愿时降低了退档的风险,提高了志愿填报成功率。但你将来有可能读你根本不想读的专业,甚至有可能读你十分厌恶的专业,如果选择不服从专业调剂,当你填报的所有专业都没有符合录取条件时,你将被退档。高考是否服从调剂的影响1、影响到能否被录取。高考志愿是否服从调剂,会影响到考生是否能被真正录取,因为考试院公布的只是学校录取分数最低的那个

2023-03-28 06:15:54
2023提前批只能填一个志愿吗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2023提前批只能填一个志愿吗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2023提前批只能填一个志愿吗有什么注意事项2023提前批不是只能报一个学校,提前批能报三个学校。本科提前批一共有两个志愿,1志愿能填写一个学校,但是2志愿是可以填写2个学校的,每个学校有5个平行专业,所以提前批能报3个学校。2023高考提前批能填报几个志愿本科提前批一志愿只有1个学校。高考的提前批次是指比普通批次要早,一般高考结束以后提前批次就开始报名如果提前批报了没被录取不会影响其他批次

2023-03-28 09:18:26
怎么填报志愿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怎么填报志愿 高考第一志愿要不要服从专业调剂

没过本科线可以报本科吗怎么填报志愿其实按常理说,没过本科线是不允许填报本科志愿的,即使填报了本科志愿也不会被录取。但是是可以参加补录的。部分本科学校没有录满,就会公布征集志愿名额,这时只要找准时机,就有机会被本科学校录取,尽管没过本科线。高考没过本科线怎么报志愿考生的高考成绩与本科线相差仅几分,可以耐心等待所填报批次征集志愿。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很多学校第一次录取时就完成了招生计划,而有的学校

2023-04-02 21: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