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9 23:08:37 | 七七网
了解高等学校招生章程。高等学校招生章程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主要参考资料之一。各院校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又是最重要的招生规定,考生一定要弄清楚这些规定。
一、搜集院校资料,了解本省政策,熟悉有关规定,查阅院校招生章程。
考生家长对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比如了解本省高考招生录取的相关办法和规定,知晓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相应投档录取规则。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
要认真阅读报考院校当年招生章程,掌握院校政策。其中特别是院校录取原则和各专业对考生的要求,比如投档比例、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等是否符合报考条件等。
二、查询目标院校、专业近几年录取分数和录取考生的位次情况。
查询这些信息其实是个知己知彼的过程。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在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晓,所以照搬往年录取分数来填报志愿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在不知道考生位次的情况下,院校提档线和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很多省都会下发高校在本省录取统计资料,尤其在填报具体专业志愿的时候,最好参考近三年的录取数据。
“知位”是知道自己的成绩在全省的排位,考生可以根据位次和分数段统计表,选择不同梯次的院校。“冲、稳、保”的原则还是可以使用的。
三、了解考生所在省当年的招生院校、招生专业、招生人数。
这句话中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点是“招生院校、招生专业、招生人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计划(专业目录)。每年招生院校都要制定本校的分省招生计划,招生计划中包括院校、专业(专业类)、层次、选考科目要求、计划数、学制、学费参考等。有了它,考生可以方便地查看招生专业。
第二个要点是“考生所在省”,也就是看院校分省计划中在本省的招生计划。有些省叫“某某年高校招生计划”,有些叫“某某年招生专业目录”也就是招生高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
第三个要点是“当年”,一定要拿着各校今年的专业录取资料填报今年的志愿,保证你所填报的院校专业、名称、批次、代码和今年招生计划一致。
四、了解本人体检结果,避开限报的学校、专业。
参加高考的学生必须参加高考体检,体检结束后,医生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给出一个“报考专业建议”。从往年体检结果看,很多学生的体检结果都是“专业限报”。体检表中的“体检指导意见”,分“学校可不予录取”“有关专业不予录取”“不宜就读专业”等项,考生要在填报志愿时避开限报的学校和专业,否则在录取时因身体条件不符专业要求被退档的可能性就相当大。
1.先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先选择喜欢的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喜欢,所以热爱。专业比学校更影响人的一生,专业可以影响一个人未来的走向,与人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息息相关。如果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就会在学习中更有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
2.再选择一个好的大学七七网
大学的选择面是没有专业的选择面宽的,通常大家都会根据自己的分数来尽可能地选择好的学校,但是在选择学校之前,也要调查好多方面的事。
大学之间也是有很多差别的,比如学校所在的位置,学校的校园环境,学校在科研方面的成果,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方面。所以在选择大学时,一旦对哪个学校感兴趣,一定要深入地调查一下学校的各个方面,最后再做决定。
可以再次登录看看,查看一下填报的志愿,或者去学校打印志愿表,都可以确定已经填报成功。你可以登录你填报志愿的网址上,进入系统之后,里面有个查看志愿,直接查看一下就知道了。注意!查看之后要安全退出。
你可以登录你填报志愿的网址上,进入系统之后,里面有个查看志愿,直接查看一下就知道了。注意!查看之后要安全退出。
高考每一批次的志愿填报完成、检查无误后,一定要点击“保存”按钮,将填报的志愿信息保存到网报系统。在填报的所有批次志愿都完成后,或离开计算机时,一定要选择“安全退出”,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避免密码或志愿被他人修改。
被录取之后在招生办官网可以查到档案状态,当时我们被录取的时候招生办好像还给发短信了。报过之后在录取时间段内多上官网查一查,以防滑档之后不知道没被录取而错过补录!
志愿填报系统管理了之后是无法登陆查询志愿状态的。
每个省份的教育部门都会在招生工作完成之后把录取结果进行一个公示。根据这份名单,学生可以看到录取的相关信息。有些省份的教育部门会一对一的把录取信息反馈给学生。
其实学生的录取与否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分数。如果学生的分数已经超过了报考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很多,且服从了调剂,那么被录取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事。而如果学生分数只是接近录取分数线,还报的是热门专业,还是需要准备征集志愿。
上网填报志愿,注意填报时限
选择要填报的批次进入填报页面,按志愿样表上的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填到志愿栏内,千万不要填错栏、填错位。
考生每次上网填报志愿都是有时限的,考生每次登陆志愿填报系统后填报时间为30分钟,应在30分钟内完成志愿填报,若超过30分钟,系统将自动退出。如果考生还要填报或修改,可以在15分钟后再次登陆志愿填报系统。
检查核对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网上填报志愿时,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输入完毕后,网上志愿填报系统会将所填的代码转换成相对应的院校名称和专业名称。
要阅读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仔细核对显示的院校和专业是不是你想要填报的;如果不是,或出现红色字体提示的“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说明填错了代码,需按正确的代码更正。
提交保存信息,及时存入系统
填好每一个批次的志愿后,检查志愿信息无误后,都要点击“提交保存”按钮,保存这个批次的志愿信息。点击后,系统会提出“志愿信息已经提交保存成功”,考生同时可以保存当前页面。
保存好以后,再开始填报其他批次的志愿。只有点击了“提交保存”按钮,填报的志愿信息才会储存到志愿填报系统中;否则,志愿信息就保存不了,等于没有填报志愿。
2022填报高考志愿前需要做哪些准备了解高等学校招生章程。高等学校招生章程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主要参考资料之一。各院校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又是最重要的招生规定,考生一定要弄清楚这些规定。高考填志愿前的准备工作一、搜集院校资料,了解本省政策,熟悉有关规定,查阅院校招生章程。考生家长对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比如了解本省高考招生录取的相关办法和规定,知晓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相应投
填报高考志愿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怎样填报志愿高考填报志愿一是以成绩为基础;二是院校综合情况,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三是考虑兴趣爱好、专业就业等因素;四是结合身体等条件;五是注意志愿之间梯度的问题,建议高、中、低搭配填报,较为合理,避免退档风险。高考填报志愿前要做什么准备1.了解自己和敌人。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败。”如果你做好了“知己”的定位,你也
高考填报志愿前的必做的准备工作有什么是必须知道的高考填报志愿前的必做:了解政策信息,掌握报考技巧,了解各批次填报时间,提前选好院校和专业。网上填报志愿需要登录考生所属省市的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修改初始密码;阅读考生须知;分批次填报志愿;阅读填报后的注意事项并核对志愿表;退出填报志愿系统。高考志愿填报考生要做哪些准备第一步:熟悉政策。考生家长对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
填报高考志愿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怎样填报志愿高考填报志愿一是以成绩为基础;二是院校综合情况,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三是考虑兴趣爱好、专业就业等因素;四是结合身体等条件;五是注意志愿之间梯度的问题,建议高、中、低搭配填报,较为合理,避免退档风险。高考填报志愿前要做什么准备1.了解自己和敌人。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败。”如果你做好了“知己”的定位,你也
填报高考志愿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怎样填报志愿高考填报志愿一是以成绩为基础;二是院校综合情况,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三是考虑兴趣爱好、专业就业等因素;四是结合身体等条件;五是注意志愿之间梯度的问题,建议高、中、低搭配填报,较为合理,避免退档风险。高考填报志愿前要做什么准备1.了解自己和敌人。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败。”如果你做好了“知己”的定位,你也
2022年江苏高考志愿填报方法步骤2022年江苏高考志愿填报要把握好五个步骤,分别是吃透江苏的招生政策、根据水平为自己先定位、综合各类因素圈定高校、结合兴趣明确专业方向、熟悉院校专业录取规则,江苏高考志愿填报详细步骤如下:第一步吃透江苏的招生政策一定要先熟悉今年的高考新方案,将这个政策搞清楚,比方说,录取时高校会对考生的选测科目提出要求,而且不同的高校要求并不同。即便是同一所高校,不同的专业
高考填报志愿前的必做的准备工作有什么是必须知道的高考填报志愿前的必做:了解政策信息,掌握报考技巧,了解各批次填报时间,提前选好院校和专业。网上填报志愿需要登录考生所属省市的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修改初始密码;阅读考生须知;分批次填报志愿;阅读填报后的注意事项并核对志愿表;退出填报志愿系统。高考志愿填报考生要做哪些准备第一步:熟悉政策。考生家长对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
高考志愿填报可以填几个志愿怎样填报比较好对于大部地区来说,高考志愿可以选4至6个学校,然后每一所学校都可以选择6个专业填报,同时还可以选择服从调剂。每个新高考省份可以填的志愿数是不同的,河北最多可填报96个志愿;辽宁生可填报的志愿最大数量为112个,可以填满所有志愿,也可选择填报其中部分志愿。具体的还是要以官方发布的为准。高考志愿填报怎样填更好一是建议考生和家长高考志愿填报前把政策“吃透”。
2023-05-06 13:26:37
2023-11-14 07:29:11
2023-07-17 01:57:30
2023-07-11 12:22:58
2023-05-01 07:53:39
2023-06-13 20: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