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矿专业前景怎么样
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79.5%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19.0%的毕业生感到一般;1.2%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只有0.3%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按行业来看,19个行业中,采矿业成为2015年毕业生最满意的行业。
二、采矿业为何成为最受欢迎职业
采矿业成为2015年毕业生最满意的行业有其道理:
第一,采矿业虽然排第一,但行业之间满意度的差异并不大。
第二,采矿业中一些重要的企业如中石油、神华集团、五矿集团等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吸引力很大。
第三,采矿业的收入较高。调查中,毕业生在采矿业就业的平均月起薪在19个行业中排在第七位。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采矿业是收入最高的行业;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份,采矿业的收入均排在第三位。
三、采矿业真的那么让人满意吗
目前,全球采矿业陷入低迷,主要矿产品产量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减少,采矿业真的那么让人满意吗?事实上,采矿人并不好过。
国家统计局5月13日公布2015年平均工资数据,被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3615元,同比增长7.3%;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为62029元,同比名义增长10.1%;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9589元,同比名义增长10.1%;其中,金融业平均工资最高,高达114777元,居各行业首位。值得注意的是,采矿业平均工资为59394元,同比下降3.7%,为多年来首次出现工资负增长的行业门类。
3、失业和辞职潮
2015年以来,裁员、减薪、确保“活下去”成为矿业新常态。
国内部分矿企裁员、减薪举措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裁员、降薪的步伐还在继续,化解过剩产能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统约130万人,钢铁系统约50万人。
矿业行业的低迷也催生了辞职潮,受矿业形势影响,采矿业的大学毕业生辞职率逐年提高,降薪、停产、行业低迷更是让人怨声载道,相关帖子随处可见。
五、总结及建议
采矿业成为2015年毕业生最满意的行业有其道理,但纵观最近几年,采矿业并不好过,行业的低迷,企业降薪、裁员。而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宝贵财富,矿业专业学生肩负着工业技术创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但目前众多行业内大学生纷纷逃离采矿业,应届毕业生也选择升学、转行等方式避开采矿业,5-10年,矿业人才断层和流失将会成为矿业的心头伤。
同时,矿业类专业就业面窄、知识结构单一,矿业类大学生辞职或转行进入其他领域也面临诸多问题,目前,矿业类大学生明显供大于求。
在目前形势下,学校、企业还是个人,都成为了利益的受损者。如何扭转目前局面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
学校:矿业专业受宏观经济影响大,目前面临着招生就业形势不乐观、培养水平相对滞后的问题,学校亟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矿业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是以就业和能力导向为培养目标,完善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以互融互通为培养方式,建立互补式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以共建共享为培养举措,建立协同式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一、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南京理工大学 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南京理工大学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 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 南京理工大学 。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王泽山院士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亲自为王泽山院士颁奖;2018年12月,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
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环境与
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
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 南京理工大学 紫金学院和 南京理工大学 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电子与信息、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
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覆盖38个本科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6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其中工程硕士涵盖26个工程领域;具有高级管理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30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
学校坚持以师为本,师资力量雄厚。具有教授任职资格整体审定权和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权。现有教职工3200余人,专任教师19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其中,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计划4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17人,外国院士3人,“*”18人,“*”专家2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其中召集人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4人等。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9个、江苏省创新团队26个。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果丰硕。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立足精英教育,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工程精英,造就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引领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中坚。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8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13人当选两院院士。“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5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9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是全国18所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是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时也是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高校;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中,学校以总分全国第一的成绩,成为第七个捧得“挑战杯”的高校。
学校坚持创新引领,科技优势突出。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在先进发射、高效毁伤、光电信息、远程压制、智能无人平台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着国家水平。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省部级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1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3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5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至此,学校自1978年以来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励已达到101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影响日益提升。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10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获批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建有国际联合实验室13个。学校与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共建中法工程师学院,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合作建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与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设立了8个校外研究院,发挥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用爆破、特种超细粉体制备、智能熔敷焊、印鉴真伪自动鉴别系统等技术,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社会各界通过基金会设立了60余项奖教金和奖助学金,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
学校办学环境宜人,基础设施一流。校园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占地3118亩。校内曲塘潋滟,佳木葱茏,碧草如茵,景色如画,与中山陵风景区浑然一体,是修身治学的理想园地。校舍建筑总面积1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4.8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9.1亿元;图书馆藏有中外文图书文献250余万册。

想问一下,有没有爆破专业的专科学校
全国拥有这个专业的学校不多,大概在7、8所左右,
安徽理工大学的排名居中。安徽省也仅有安徽理工大学有相关的师资力量开设这个专业,其中就全国而言,这个专业最好的是南京理工大学和
重庆大学,另外
北京理工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曾经有大专招生,但现在没有了)、
中北大学这个专业也不错。 而其中安徽理工大学的民用定向爆破是全国唯一的,全国第一台爆破技术空间检测仪器就诞生在安徽理工大学,爆破塔的研究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爆破无尘技术研究、以及校办产业爆破技术公司也是具备很强的研发实力,作为省属高校的代表,和淮北矿业集团联合发起股票雷鸣科化(安徽省省属高校中也仅有安理作为科技股参股发行股票),校长更是毕业于该专业并担任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特色性很强,其他高校基本上是侧重爆破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和安徽理工大学爆破专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与此同时,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该专业停止招收本科生,其他部分高校也减少了该专业的招生规模,而全国由于旧城改造、爆破技术研究、无尘爆破等技术人才要求较多,所以这个专业的就业率还是很高的,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七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