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山西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有: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环境科学、运动训练、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
山西省级优势专业: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
3、山西省品牌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学、生物科学、哲学、环境科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特色专业(国家级+省级)
国家级特色专业:物理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
山西省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法学、行政管理、应用化学、环境科学、艺术设计
七七网
山西大学在哪个区
一、山西大学在哪个区 山西大学是在太原市小店区,具体地址在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该校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三晋大地百年文化科教的重镇。
二、山西大学简介
山西大学坐落在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其悠远的文脉可以上溯至明代三立书院及清代晋阳书院和令德书院。早期的山西大学堂中西合璧、文理并重,办学思路开阔,育人理念先进,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三晋大地百年文化科教的重镇。历经117年办学历程,山西大学始终根植于华夏文明的沃土,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之需要”为己任,秉承“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光荣传统,弘扬“勤奋、严谨、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培育了三十多万名优秀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百年育英才,盛世续华章。近年来,承载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时代使命,山西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工并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1998年,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2005年,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成为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入选高校之一,迈上了国家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新平台。2014年,具有六十年办学历史的
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山西大学,学科结构进一步完善。2016年,成为国家中西部“一省一校”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山西省出台意见支持山西大学深入实施“1331工程”,对标“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2018年,在省部共建和“一省一校”建设基础上,我校正式成为教育部和山西省政府合建的部省合建高校。
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学校拥有一批以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为代表的重要学科平台。设有涵盖文、史、哲、理、工、农、经、管、法、教、艺、医等12大学科门类86个本科专业以及9个本科双学位招生专业。现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18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硕士点各2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硕士点各4个。化学和工程2个学科入选ESI全球排名前1%。近年来,学校主持的国家“973”计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稳步增加,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16项国家科研大奖。
名师名人荟萃,教学成果显著。现有专任教师2138人,高级职称教师1084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国际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近百人。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部教材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共有10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或提名奖。
实践活动丰富,育人成绩斐然。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0702人,其中本科生24122人,研究生6580人。开设“初民试验班”,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显著提升了学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在近几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广告艺术大赛和英语竞赛中,我校学子共荣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40余项;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赛事中,先后获得金银铜牌十余枚。
国际交流广泛,留学渠道通畅。学校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同美、日、韩、英、法、德、加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合作建立孔子学院。学校积极拓展本科生国际交流渠道,与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培养机制,为学生出国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
校园环境优雅,办学条件优良。目前拥有坞城校区、大东关校区、东山校区(在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985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学校林荫遮道、花草围楼,处处散发着宜学宜居的人文气息,被省政府命名为“
园林化单位”和“绿色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367万册,电子图书34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11亿元。在建的东山新校区更将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19-2020年校历及寒假放假时间安排,什么时候放寒假
山西大学2019-2020年校历及寒假放假时间安排,什么时候放寒假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是几本院校
山西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是几本大学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山西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山西大学宿舍有空调吗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山西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
肯定可以的 不用担心
山西大学(ShanXi University)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我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最初称山西大学堂,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由英国人李提摩太和山西巡抚岑春煊共同创办。
前身至迟可以追溯到明清的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书院。原校址在太原市侯家巷(现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民国初改名为山西大学校,1918年确定为国立山西大学,1931年改名为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重点建设的省部共建综合研究型大学 ,是我国最早一批省部共建大学,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支持的五所大学之一,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14所大学之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大学,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九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发起者及成员,“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省部共建工作研究中心”挂靠单位,拥有研究生院和“推荐免试研究生”、"教授评审"资格。
学校有坞城、大东关两个校区,目前在建占地2000亩东山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600余亩,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 。山西大学图书馆为华北地区占地最大、省内设施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馆藏文献361.7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亿元。
据学校官网2015年8月信息显示,学校有20个学院7个系、以及1个独立学院商务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
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设90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以及17个本科双学位专业。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山西省品牌专业1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省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物理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
山西省品牌专业(19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学、生物科学、哲学、环境科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近代物理实验》、《区域社会史导论》、《原子物理学》、《电路》、《混凝土结构》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区域社会史导论》、《秦汉三国政治史专题》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物理实验中心、化学基础实验中心、生物基础实验室、环境与资源实验中心、传媒技术实验中心、艺术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先进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能源动力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系统监控智能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山西大学历史学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多元化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光与原子物理教学团队(贾锁堂)、区域社会史教学团队(行龙)
省级教学团队(4个):智能信息处理教学团队(李茹)、生物科学研究室教学团队(王兰)、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团队(贾锁堂)、区域社会史教学团队(行龙)
山西省研究生培养基地(2个):山西省
信息安全及综合电磁防护技术研究生培养基地、山西省
生物技术研究生培养基地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6个):山西省资源环境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
能源经济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汾酒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振东制药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催化技术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山西省电站控制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