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化学哪个专业相对更好就业呢(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等)
有机:累,苦,出来工资稍微好点,但要有牺牲精神,吸毒无数分析:比较好的,工作将就,不吸毒,强烈推荐物化:将就,工作一般无机:同物化教育:不清楚另外,你是本科吧?说的太笼统了,专业不仅要看也要看你以后学的方向,特别是物化可能差别很大,比如说量子化学和材料,都属于物化的,但差别就比较大推荐学校,查化学学科排名就知道了,不要进研究所吧
七七网
南开大学简称“南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由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创办,是周总理的母校。
学校开设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它的
世界史、数学、化学、
统计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被称为南大王牌专业。
一、世界史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主要课程有:中国史学史、断代史、政治制度史、政治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外交史、城市史、外国史学史、世界地区国别史、国际关系史、
国际政治史、世界宗教史、国际文化、世界商务史、国际礼仪、专业外语、口语、
应用英语翻译等。毕业去向:主要就业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党校、党政机关、外事部门外贸部门、文化宣传部、国家和省市博物馆、三资与民营企业及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工作。
二、数学
南开大学的数学系创立于1920年,历史悠久至今已经有百年时间,学校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数学人才,学校数学专业实力强,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毕业就业前景好。毕业之后可以选择当老师,在科研和金融行业也比较吃香。
三、化学
南开大学的化学专业也是学校的一个王牌专业,实力雄厚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设立了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生要学习数学和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毕业之后可以从事化学工程师、化学技术员、物理化学家等多个职业。南开大学的化学专业在全国属于顶尖水平的,有机、高分子、物化等专业更是国家重点学科,所以不愁找不到工作的!
四、统计学
南大的统计学专业评比结果为A。南开大学的统计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环境优美,录取分数高,是比较难考的。整体而言,如果专业基础扎实,分析能力强,
英语又足够好,在读期间积累一些社会实践经验,毕业后进入BAT的几率比较高,当然薪资待遇也会非常不错的。
五、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工程与科学也是南开的王牌专业之一而且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南开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排名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位列全球第100名,师资力量也很雄厚。学科科研方向紧密围绕新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形成理工结合的交叉学科的鲜明特色。
总之,南开大学作为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形成了文理并重、拥有一大批优势王牌专业。像
环境科学,
经济学,
金融学,国家经济与贸易翻译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学科在国内排名都非常好,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3+3选物化生的学生比例13%、选物化史的3%,赋分后有何区别和优劣?
七七网(https://www.3975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3+3选物化生的学生比例13%、选物化史的3%,赋分后有何区别和优劣?的相关内容。
“考生基数越少,赋高分越难!” 所以我不建议选择物化史组合,除非 历史 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或者对 历史 情有独钟!
举个例子,假如有10000人选择了 历史 ,那么前3%就是300名,赋分为91-100。那么选择物理化学 历史 组合的学生就可能吃亏,他必须非常优秀才能赋高分,而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可能会赚便宜,他即便不是很优秀,有可能赋高分,甚至比前者赋分更高,上的学校更好,而且还可能选择同一专业!
而根据山东省第一批参加新
高考的学生的选课数据看,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选择生物的人数是308442人,占比57.83%,排名第2位;选择 历史 的人数为264861,占比49.61%,比生物少大约5000人左右。
而选择 历史 物理化学组合的学生,只有10894人,占比2.04%,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的学生为69919,多接近60000人,占比13.11%,要相信大家的智慧,这些选课数据都是无数人经过理性思考进行选择的结果,有很强的参考性。
另外,从以后专业发展看,选择理化生的纯理科组合,比选择理化史组合更有优势;从高考的角度看,选择 历史 确实比生物更难考出高分,因为受很多客观因素,比如改卷的影响,学生也很难发挥稳定。
所以,如果对 历史 没有绝对的把握和优势,我建议把理化史改成理化生或者其他组合。当然,以后打算学习 历史 专业的学生除外。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获得更多指导!
你的说法不全对,都说赋分选的人数越少,最后得分最不划算,我不知道你们都有没有用公式好好的举例算一下,你们说的结果都是从网上或者某专家或者理论上的结果来说的。
我拿着公式去问过几个高中和正在读大学的孩子,能不能有简单的方法一下子就确认出选的人多好还是少好,他们都说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我建议有耐心的家长把每一级都试试,看看是不是这个结果。我觉得有那个时间还是多去观察一下孩子将来喜欢的专业大类,或者擅长的科目,与其在这算计选的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没意义,山东今年选物理的人不太多,一是因为被这些负面消息给说怕了,毕竟不是每个孩子就都是学霸。二是这方面了解的渠道太少,有点心理准备不足,三是没有真正的想到将来八年后会怎么。
我相信明年选物理的会比今年多很多,因为今年家长变得从容理性,了解的也多, 社会 对这方面的宣传很多。前期我们这边有做过一个调查,参会的人有90%以上表示会支持孩子选物理。
将来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去做律师、法官、财务、翻译等。大部分孩子还是会在计算机、机械、电子、工程、通信、医院等等领域工作,不选理化真的是行不通。
赋分是按单科选考人数原始分区间排列计算的,不是按选科组合!赋分人数跟选科组合人数没半毛钱关系!赋分考生基数决定单科赋分的高低,选科组合数量决定报考志愿时竞争的激烈程度。你好,我是一名清华在读博士,下面我来说下这个问题。
物化生和物化史组合3+3物化生和物化史组合,一个纯理科,一个准纯理科,从选专业上来看,两者区别不大,基本都能报95%左右的专业,两种组合都很好,没有什么优劣势区别!而从赋分上来看,物化都在同一个跑道里赋分,差别就是生物和 历史 ,哪一科自己喜欢和能尽量多赋点分了。
物理+化学+ 历史
物理+化学+ 历史 是一种偏理科的选择,也是所有20种选择里,我个人认为难度最大的一种组合,无论对于名校生还是对于一般生而言,选这套组合都极有可能因为碰到太多强手而造成翻船翻车的情况(比如说物理一半学生是市重点一半是区重点,普高,那么就一定有不少市重点的好学生吃B,吃C)。
虽然,选物化史的学生比例只占了3%,但是,这三个科目,却是最容易遇到强手的,那么同时报考这三个科目,就算是再强的学生,要全拿A,甚至拿2A1B,都有点“抖霍霍”。
物理+化学+生物
物理+化学+生物是一种纯理科的选择,是高校理工科招生和大多数考生的选择,招生计划也占绝对优势。但在去掉文理科的概念后,如果这三门学科中有一门是你的弱势学科,在选科中,大家都选择自己强势学科的竞争中,你那门弱势学科可能会给你拖后腿,导致竞争力下降。因为纯理科3门都有优势的难度太大了。比如等级赋分制后,人家选择了3门都能考90分的,你选择了2门考90分,一门只能考70分的,那就比别人少了总分。
综上,如果在物理和化学都很强的情况下,最后的这一科请尽量选自己的优势科目,虽然说在赋分上,学生比例越高,越容易赋高分,但前提得是你得保证你选的这个选科,你的成绩是属于里面的尖子生。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在这两个学科里的优势,选择最容易赋高分的科目吧!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赋分本就是胡扯蛋,物理3%和 历史 一样吗?我看物理30%就好比 历史 10%
赋分是按单科选考人数原始分区间排列计算的,不是按选科组合! 赋分人数跟选科组合人数没半毛钱关系! 赋分考生基数决定单科赋分的高低,选科组合数量决定报考志愿时竞争的激烈程度 物化生和物化史组合,一个纯理科,一个准纯理科,基本能报95%左右的专业,物化都在同一个跑道里赋分,差别就是生物和 历史 哪一科自己喜欢和能尽量多赋点分了, 在俺看来,纯理有纯理的好处,加一 历史 的文科,人文素养高一些,也是挺好的选择 总之一句话——两种组合都很好,没有什么优劣势区别!
从物理+化学+生物与物理+化学+ 历史 的组合上看,只是在生物与 历史 的选择上不一样,但是学生比例差距竟然这么大,选生物的人数居然超过选 历史 的4倍多。这也很多程度说明 历史 的难度,也是弃考比较多的一门科目。 在等级赋分下,我们要比较孰优孰劣更多的是考虑我们在哪一门排名能靠前一点,因为赋分法所计入的是排名等级分。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报考该科目的人数。
赋分法是按照不同排名区间给予不同的等级分数,人数的多寡会影响每个区间的人数。比如前1%的赋分为100,按照以上生物和 历史 的报考比例,假设生物有13000人,那么 历史 应该就是3000人,生物能获得100等级分的人是130人,而 历史 只有30人,同理 历史 每个区间的人数比生物也少4倍多。所以,相对来说人数多的机会也多一点。
其次,我们要考虑的是哪个科目学霸多,哪个科目学霸少。
对于那些学霸来说他们读哪门科目都能读得很好,那么他们会选择哪门科目呢?答案应该是难度比较大的,这样才能与别人拉开差距,而且能容纳的误差范围也大点。谁都有发挥不是很好的时候,要是这门科目容易获得高分,那么对于学霸来说犯一次小错可能万劫不复了。而难度高的通常没那么容易读,想获得高分没那么容易,因此犯一次小错后果就没那么严重了。而大部分成绩普通或偏下的都是读哪些容易读的科目。
最后,我们要考虑我们报该门科目有无优势,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任何一门我们有把握的科目肯定是不能放弃的,我们有的人虽然在总分上比不过学霸,但在某一门或几门有着绝对的优势,那么我们应该坚定不移选择我们的优势,不管这个科目报读的人多少,不管这个科目能的专业有多少,还是有多少学霸报读,我们都应该坚信他。在选大学的时候二本及以下的大学专业要求是没那么严厉的。
综合上说,我们在报读的科目上没有优势科目的普通人在选择上是选择报读人数多,难度低的科目。一方面个等级区间人数多,机会多,另一方面学霸也相对少点。但有优势科目的应该毫不犹豫选择自己的优势。
不知道题主是哪个省市的学生,我以山东3+3选科组合来为题主解析这个问题。
生物和 历史 的选择有什么区别?
1、选择生物科目可以报考的专业数量为3544个(含专科,去掉专科的话为3310个),去处重复专业的话有448个专业可报 ,部分专业展示如下:
2、选择 历史 科目可以报考的专业数量为1163个(含专科,去掉专科的话为1023个),去处重复专业的话有254个专业可报 ,部分专业展示如下:
3、选择生物或 历史 科目时,两个科目均可选择的专业有81个 (去除重复项)
从上面的三项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单独选择生物可以报考的专业数量为448个,单独选择 历史 可以报考的专业数量为254个,其中无论选择生物还是物理均可以报考的专业有81个。也就是说 去重后,选择生物方向的专业有367个,而选择 历史 方向的专业有173个 。
选择物化生(选考13%)和物化史(选考3%)在赋分上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这个无法横向比较,因为赋分是单科赋分,而不是组合赋分。意思就是说所有选择生物的学生一起进行排序赋分,所有选择 历史 的学生一起进行排序赋分,这个和组合的人数占比没有关系。
对于题主来说,物理、化学对于本人来说赋分是固定的,不管选择两个组合中的哪一个组合,成绩没有变化了。区别在生物和 历史 上。
而选择物化生组合的13%和到底有多少人选择了生物是没有确定的,所以说生物的赋分基础无法预测;同样 历史 也是,物化史的比例3%不等于 历史 的选科人数,具体有多少人选择 历史 也是未知之数。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两者无法横向比较。
其实从赋分制度上来说,如果题主是山东考生的话,无论选择哪一科,在赋分上失分不会太多,因为山东采取的是投射法赋分制;如果是浙江的3分制等级法赋分的话,生物与 历史 的选择人数的多寡对赋分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并不会特别大,而且那部分影响是依据最终考生的原始成绩分布来赋分,原始成绩的预测是谁也无法做到的,所以这个不用太过于具体,没有部分人所说的选科人数越多优势越大、选科人数越少劣势越大之说 。
所以,选择生物还是 历史 ,最终是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与单科成绩现实情况来确定,而不是根据选择这两科的人数来确定。
选择自己生物与 历史 中最具优势的一科,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来最终确定即可。
有差异,首先在志愿填报专业选择上物化历与物化生广。第二生物选考人数与 历史 人数关系不确定,不能确定生物或 历史 赋分哪个占优,不好猜测。
科技 是离不开
物理学科。所以物理必考。
“选考”是高考改革后从理、化、生、政、史、地(浙江等省还有技术)中选考三门计入高考成绩,地位相当于原来的理综或文综,只是不强制规定学科而已。我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年新高考学考和选考是什么?
“学考”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简称,即获得高中学历的必要考试,学考难度很低,只要全部及格即可拿到高中毕业证。
学考一般不评分,只有A-F这些等级,成绩也不计入高考。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要求绝大部分学考科目成绩必须为A,因此参加自招的考生要稍微重视一下。
“选考”是高考改革后从理、化、生、政、史、地(浙江等省还有技术)中选考三门计入高考成绩,地位相当于原来的理综或文综,只是不强制规定学科而已。
选考科目采取赋分制(下个问题详述),属于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但是会比改革前略简单一些。从已经进行试点的浙江和上海来看,对学考和选考科目的考试安排不尽相同。
什么是赋分制?
赋分制是按照你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不是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一种方法,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统计。例如:
1)卷面满分为100分;
2)成绩分为21个档位。
举例说明:比如第13档,就是从排名前71%(前13档的人数比例之和)的考生中往前取7%的人数,最终成绩定为64分。
赋分制是高考改革中被师生“吐槽”最多的一项政策,其实,这是为了配合其他重要改革的无奈之举。
原因一:选考科目可能的组合太多,学生之间不方便直接比较。以前的学生无非文理两类,在各自范围直接算总分,很好比较。但现在改成了六选三、六选三选一组合,总共有20、12种组合方式,高校在录取时,理论上很难找到可以直接比较的考生。
原因二:同一个学科,如果有两次考试,每次的难度也可能不同,这样成绩也不能直接用卷面分数进行比较。
那有些人会问了:英语也是两次考试,为啥不实行赋分制呢?
答案是,英语属于能力型学科,而且难度系数比较容易控制。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表明,同样一个人,在英语水平没有明显进步的情况下,做难度系数相同但内容不同的两套英语试题,成绩相差是不大的。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七七网:
www.397577.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