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4 20:17:20 | 七七网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80706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 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在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 造、管理维护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子线路、计算机应用、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理论 与网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信息技术领域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 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等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以 及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 学知识; 七七网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基础等基础理论,具有信息获取、信 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的相关专业知识;
5.掌握信息技术领域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对信息系统进 行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 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 创新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初步的经济管理知识和 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了解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工程实践对于客 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9.具有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系统原理、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电磁场与波、微处理 器与嵌入式系统原理、信息获取与检测技术、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高等数学(170学时)或数学分析(204学时)、线性代数(51学时)、概率统计(51学 时)、离散数学(34学时)、数理方法(51学时)、大学物理(132学时)、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51 学时)、C++程序设计(51学时)、数据结构(68学时)、基本电路理论(68学时)、模拟电子技术 (51学时)、数字电子技术(51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验(85学时)、 电磁场与波(68学时)、数字系统仿真VHDL设计(51学时)、通信原理(68学时)、数字信号处理 (51学时)、通信基本电路(68学时)、微波与天线(68学时)、近代信息论(34学时)、雷达原理 (34学时)、平面显示技术(34学时)、无线通信原理与移动网络(68学时)、操作系统(68学时)、 数字图像处理(51学时)。
示例二:高等数学(196学时)、数学分析选讲(30学时)、线性代数(52学时)、概率论与数理 统计(46学时)、场论与复变函数(46学时)、大学物理(130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0学时)、 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0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 设计(46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0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0 学时)、随机信号分析(46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6学时)、通信原理(60学时)、通信网络基础 (46学时)、信息论与编码理论(76学时)、信号检测与估值(46学时)、离散数学(46学时)、数据 结构与算法分析(54学时)、数据压缩与信源编码(46学时)、无线通信(46学时)、传感技术(30 学时)。
示例三:高等数学(192学时)、线性代数(48学时)、概率论与随机过程(46学时)、大学物理 (128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64学时)、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信号与系统( 64 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频电子线路(48学时)、 通信原理(48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48学时)、现代通信网(48学时)、数字信号处理器 原理(64学时)、无线传感器网络(64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专业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模拟电路基础》、《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数据库原理和应用》、《通信网理论基础》、《工程图学和计算机图学》、《汇编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路仿真》、《单片机技术》、《FPGA与SOPC设计基础》、《JAVA编程技术》、《Matlab与信号处理》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信息安全与法政信息管理。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工业类企业:工程技术、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电子技术、信号处理、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产品研发。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电气与电子公司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电气系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及运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很好,毕业后在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还是比较理想的,可以选择的工作范围比较广泛。我们知道,信息工程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信息领域。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要是具备一定能力的话,那么在该领域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 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前往一些企业、国防部门、国民经济部门等从事相关的工作岗位,可以在电气工程、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工作。 毕业生从事的职位有:经济管理、研制开发、系统分析、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等,工作能力出色的话,那么也是有机会成为信息工程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
第一梯队:
1、六系(计算机)北航的一张王牌 ,去年的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名列第三,仅次于清华和国防科大,学生就业及深造情况均非常乐观,加之校长李未院士是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六系最高地位基本不容置疑。一度有“六系一声吼,北航抖三抖的说法”
2、二系(电子信息工程)是老牌大系 ,最早是研究航空电子设备的,六系就是从二系中分出来的。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北航弱电类专业都非常靠前,这与二系的成果有很大的关系,就业及深造情况比较乐观。
3、八系(经管)在学科排名中这所工科院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第五 ,无论是高招还是研招,该系的录取分数均居高不下,再加上该院拥有为数不少的女生和体育特招生,文体活动总是走在北航的前列,地位自然抢眼。
第二梯队:
1、三系(电气与自动化)和二系很像,但各方面来讲稍逊于二系 ,但专业绝对不是冷门,规模也不小,有足够的地位。
2、七系(机械)也算北航一个资历甚老的大系 ,学科排名也在全国前十,专业覆盖面有一定的宽度,也出过不少人才,就业情况一般。
3、五系(航空)北航最原始的本行 ,该系在全国高校同专业横向比较中绝对是三甲,排第一都不过分,不过目前国内航空工业并不像IT金融等通俗专业那样热 门,导致该系的就业和录取分数都不尽如人意,在北航的地位也不及一些开设热门专业的学院,但如果北航不重视航空科学就别叫北航了,该院的成果、院士、校友 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4、一系(材料)航空航天是尖端科技 ,对基础工业的要求必然很高,材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九,再加上钟群鹏院士带领的学术团队,该院地位也不会很低。不过对该院学生没太多的印象。
学校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时名北京航空学院,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1959年学校被国家指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88年4月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分为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总占地共3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70余万平方米;学校下有35个二级学院;有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4个本科专业;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教职工4266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7000余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软件工程考研学校排名:
1、第一档:国防科大、北航、浙大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被评为了A+学科。众所周知,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是我国最近的一次学科全面评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软件工程获评A+的三所高校,在我国都颇具人气,每所高校收分都还很高。至于这三所大学谁是第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要说哪一所是最难考的,非国防科技大学莫属。
2、第二档:北大、清华、华东师范、南大、武大
共有5所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软件工程专业被评为了A学科。这5所大学中,清华、北大、南京大学、武汉大学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高校。然而看到华东师范大学的名字出现在这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985工程师范类高校,学校在软件工程专业有着强劲的实力。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实力排名全国第六、上海第一。同时学校依靠极佳的地理位置,每一年的考生也是络绎不绝。优质的生源也让华东师范大学向着全国顶尖大学迈进。
3、第三档:哈工、同济、上交等
第三档是软件工程A-高校。尽管只是A-,但这些高校的实力都不可小觑。软件工程获评A-的高校中,除去苏州大学在名气上要弱一点,其他高校都是顶尖高校。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计算机专业的高校。同时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软件学院也是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此外,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军工领域也为我国培养了不少人才。
4、第四档:电子科大、北邮、复旦、北理等
第四档的高校在软件工程专业上获得了B+学科的评级。获评软件工程B+评级的大学几乎是清一色的985、211重点大学。这里面不管是北交、电子科大、还是西北工业大学,他们在这一领域都输送了很多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软件工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你好,先给你几张图吧:南昌校区南区寝室南昌校区3栋教学楼鸟瞰西区寝室南昌校区图书馆总体来说环境还算可以吧,学校本部今年将搬迁至南昌校区,所以人数会很多,至于学风,由于今年南昌校区不招收3本学生,学风会有所提高。软件工程这个专业如果学的好以后是很有前途的,当然难度肯定是非常大的,不知道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我是09级软件工程的学生,应该是你的学长吧,以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可以联
软件工程考研学校排名软件工程考研学校排名:1、第一档:国防科大、北航、浙大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被评为了A+学科。众所周知,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是我国最近的一次学科全面评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软件工程获评A+的三所高校,在我国都颇具人气,每所高校收分都还很高。至于这三所大学谁是第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
软件工程大学专业排名软件工程大学专业排名如下:1、第一档:国防科大、北航、浙大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被评为了A+学科。众所周知,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是我国最近的一次学科全面评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软件工程获评A+的三所高校,在我国都颇具人气,每所高校收分都还很高。至于这三所大学谁是第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软件工程考研院校排名2019-2020年考研时,软件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情况怎样是广大考研学子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发布的第四轮软件工程专业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118所开设软件工程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前3的大学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以下是软件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具体榜单,是目前比较权威的排名数据,供大家参考: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大学专业排名软件工程大学专业排名如下:1、第一档:国防科大、北航、浙大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被评为了A+学科。众所周知,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是我国最近的一次学科全面评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软件工程获评A+的三所高校,在我国都颇具人气,每所高校收分都还很高。至于这三所大学谁是第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如下:考研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三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1、茄知北京航空航悔纳闹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位于首都北京市,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分为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总占地共3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70余万平方米。有教职工碧罩4627人,全日
软件工程大学排名软件工程大学排名有: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从软科排名来看,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中,位于前10的学校依次是,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复日大学。从上表来看,软件工程学科评估为A+(全国
中国哪所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最好?首先,中国软件工程专业最好的是清华大学,其次是上海交大。然后,这是最新的全国软件工程专业排名如下:1清华大学A+2上海交通大学A+3南京大学A+4西安交通大学A+5武汉大学A+6东北大学A+7哈尔滨工业大学A+8东南大学A+9中山大学A+等级评为。A等的主要有: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
2023-09-19 19:43:37
2023-06-29 11:23:49
2023-04-17 17:14:14
2023-10-02 04:39:03
2023-09-15 23:45:23
2023-08-30 20:26:03